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郁贤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郁贤皓
出生 (1933-01-04) 1933年1月4日(92歲)
中国上海
国籍 中国
职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知名作品 《李白丛考》
《唐刺史考》
《李白选集》
《李白考论集》

郁贤皓,男,1933年1月4日生于上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

1961年留校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师从徐复先生,在教学之余钻研训诂学名著,打下了较厚实的学术功底。先生利用教学之暇,曾撰著《建安七子诗笺注》,后因转向繁重的古典文学教学,不及完成而暂停,不料一搁就是20年,直到80年代才与张采民同志合作,完成全书的笺注定稿,于1990年5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1978年评定为讲师,1983年5月晋升副教授,同年任硕士生导师。1986年4月晋升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2001年为名誉所长。1991年起受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大辞海》分科主编等职。《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中国李白研究》主编。曾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唐代学会、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淑德大学等校讲学,也曾应邀赴复旦大学等国内五所大学讲学。

人生履历

童年时代正逢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父亲失业,家境贫困,仅断断续续读过五年小学,年仅12岁就到厂里当童工,自小饱尝人世艰辛。但他好学上进,常到书摊租书自学,鲁迅郁达夫等许多作家的作品以及《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都读得很熟。1949年上海解放后,曾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学文化进军",先生于繁忙的工作之暇补习高中课程,翌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读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繁多。但他不放松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1966年"文革"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破坏,直到1973年根据国务院周总理指示要求恢复修订《辞海》,先生作为语词分册主编之一,承担"示部"至"羊部"约60万字的撰写修订工作。

70年代中期,先生经过多年摸索,深感治学必须确立方向,选择专题,由博返约,进行专题研究。于是先生决心把李白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从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和交游入手,以期逐步解决李白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从1978年到1980年,短短三年时间,发表了10多篇考证文章,引起李白研究界的震动,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章结集为《李白丛考》作为《唐代文学研究丛书》的第一种出版,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为李白研究开创了新局面","不断深入,后来居上"等等,此书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先生又陆续发表《李杜交游新考》、《李白三入长安质疑》、《安州马都督考》、《李白洛阳行踪新探索》、《李白后嗣考》、《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探索》等系列考证文章,并在考据的基础上对李白作品和思想作义理探讨,发表了《论李白乐府的特质》、《论李白》、《论李白作品的时代特征及艺术特点》、《论李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

199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将其20余年来李白研究的重要文章结集为《天上谪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论集》出版,其特点是通过深入考证,解决了李白生平与交游中许多疑难问题,订正了前贤的不少错误,为李白生平勾勒出一个崭新的轮廓,为进一步正确地研究李白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另外,先生又完成了"古典文学名家选集"《李白选集》的笺注,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再版),这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李白作品选本,收诗歌300多首、散文18篇,李白诗文精华大体齐备。作品的编年和题解以及牵涉的交游,多采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的注释充分发挥先生对训诂学的精深造诣,使《李白选集》具有严谨精审的鲜明特色。关于李白传记,先生出版了两本普及读物:一本是"少年文库"的《李白的故事》,一本是"祖国丛书"的《谪仙诗豪李白》,两书均深入浅出地评述李白的一生,多次再版。

1995年1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先生主编的《李白大辞典》,该书作为工具书首次对一千多年来的李白研究成果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成果用辞条形式汇集起来,作了学术总结,反映了当代李白研究的新进展。先生目前正在从事李白全集的诠释工作,以期将李白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为自己的李白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

先生除李白研究之外,用力最勤的当属关于唐代职官--刺史和九卿--的研究。先生在学术研究中,经常遇到诗文中提到某州某使君,某郡某太守却不知其名,影响其研究工作的深入,他想如有一部考证唐代地方长官的工具书,就可免去研究者遍查典籍而不可得之苦。于是先生毅然承担这项唐代文史研究的重大基础工作,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200余万字的五册巨著《唐刺史考》1987年2月分别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和香港中华分局同时出版。此著荣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全国首届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198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先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光荣称号。先生在荣誉面前,既同往常,继续从事唐刺史的研究,对《唐刺史考》进行不少补订,并做索引,使全书更为完备,2000年1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推出了320万字的《唐刺史考全编》(全6册)。目前先生正在从事《唐九卿考》的研究,不日将杀青付梓。现正担任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中国古籍提要·别集卷(汉至五代)》主编,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全唐五代诗》主编之一,国家教委指定的全国高校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主编等。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李白丛考》(获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唐刺史考》(全五册,获1997年度中国图书荣誉奖、全国首届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李白选集》、《李白考论集》、《谪仙诗豪李白》、《李商隐》(合作)、《建安七子诗笺注》(合作)、《元和姓纂四校记》(全三册,合作)、《古诗文鉴赏入门》(主编)、《唐代文选》(全三册,主编)、《辞海·语词分册》(主编之一)、《李白大辞典》(主编)等二十多种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

荣誉

1988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5年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现正担任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中国古籍提要·别集卷(汉至五代)》主编,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全唐五代诗》主编之一,国家教委指定的全国高校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主编等。

研究成果

先生学术成果累累,涉及面很广,他尤其擅长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1982年先生接受中华书局约稿,并请陶敏先生合作,由孙望先生审订,用了近六年时间,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古籍整理十年规划》的重点项目《元和姓纂》(附岑氏四校记)的整理,于1994年出版。另外,先生近年还出版有学术专著《唐风馆杂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经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李杜诗选》(台湾三民书局2001年版),与陶敏先生合作有《唐宋文名篇》(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

先生勤奋过人,参与主编了不少学术著作。他和孙望先生主编大型唐代文章选本《唐代文选》(全三册),1994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又担任《中华大典》编委,《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分典》副主编。该书2000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荣获2000年度中国图书奖,2001年国家图书奖。还担任《全唐五代诗》的主编之一。又主持教育部21世纪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等大型项目。

先生除了学术专著外,还十分重视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投入很多精力撰写一系列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的知识性著作。有《李商隐》、《女皇帝武则天》、《古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华文史知识实用手册》等,还主编有《古诗文鉴赏入门》、《中外名人掌故》等等。

评价

先生在大学教书40多年,先后开设过10多门课程,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生,他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8名,指导并培养博士后4名,他培养出来的博士有4位现己成为博士生导师,有的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任教。先生还多次接受来进修的国内外访问学者和外国博士研究生。自90年代以来,先生先后多次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唐代学会、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淑德大学、明海大学等地讲学,载誉海外。先生在1993年、1996年两次被省教委和学位办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他所在的学科被评为省政府重点学科,先生在1997年被省政府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而今先生年近古稀,但仍勤勉不息,活跃在学术阵地上。

系列著作

有关李白的著作

(1)《李白丛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获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李白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版,1999年5月再版。

(3)《天上谪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6月版。

(4)《李白大辞典》(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版,1997年2月 再版(获中南片区优秀图书一等奖)。

(5)《谪仙诗豪李白》(与张启超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 台湾云龙出版社1991年9月版。

(6)《李白的故事》(与何永康合作)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初版, 1990年2版,至2000年己12次印刷。

(7)《李杜诗选》(与封野合作)台湾三民书局2001年版

其它学术著作

(1)《唐刺史考》(全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国内版,中华书 局香港分局与江苏古籍出版社同年月国际版。(获"1987年度中国 图书奖荣誉奖"、全国首届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江苏省政府第二 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出版界最高奖--精品奖)

(2)《唐刺史考全编》(全六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获安徽 省政府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3)《唐诗经典》上海书店1999年1月初版,10月再版。

(4)《唐风馆杂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5)《唐代文选》(全三册)(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6)《辞海》、《辞海?语词分册》(编委兼分科主编)上海辞书出版 社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获国家图书奖特等奖)。

(7)《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版。

(8)《中学知识手册,文学分册》(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1988年7月版。

(9)《古诗文鉴赏入门》(主编)台湾新地文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10)《中外名人掌故》(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1991年5月版。

(11)《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全三册)(与陶敏合作)中华书局1994年 5月版。

(19)《唐代文史考论》(与陶敏合作)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9年6月版。

(12)《唐宋文名篇》(名家选注唐宋名篇)(与陶敏合作)辽宁人 民出版社2000年4月版

(21)《建安七子诗笺注》(与张采民合作)巴蜀书杜1990年5月版。

(13)《李商隐》(与朱易安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月版。台湾 《国文天地》1992年7月版。

(14)《李商隐及其作品选》(与朱易安、陈伯海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5月版。

(15)《女皇帝武则天》(与方义兵合作)上海人民出版杜l987年5月版 。

(16)《古代文学作品选讲》(与周福昌、陈书禄合作)少年儿童出版 社1992年"少年文库"版。

(17)《中华文史知识实用手册》(与史双元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年2月版。

(18)《唐九卿考》(与胡可先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

(19)《唐风馆杂稿续集》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李白研究论文

(1) 李白与张垍交游新证(《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l期)

(2) 李白诗《江夏别宋之梯》系年辨误(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3期)

(3) 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4期)

(4) 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文史哲》1979年1期)

(5) 李白初入长安事迹探索(《社会科学战线》编《中国古典文学研 究论丛》第一辑,1980年)

(6) 刘长卿别李白小辨(《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1期)

(7) 黄锡珪《李太白年谱》附录三文辨伪(《学林漫录》1期)

(8) 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南京师院学报》1980年2期)

(9) 吴筠荐李白说辨疑(《南京师院学报》1981年1期)

(10) 李白与元丹丘交游考(《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2期)

(11) 李白与孟浩然交游考(《唐代文学》1期,1981年)

(12) 李白交游杂考(一)(《南京师院学报》1982年1期)

(13) 李白出蜀前后事迹考辨(《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2期)

(14) 李白交游杂考》(二)(《唐代文学论丛》3辑,1983年)

(15) 李杜交游杂考(《草堂》1983年l期)

(16) 李白出生地问题讨论综述(《文史知识》1983年2期)

(17) 李白三入长安质疑(《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3期)

(18) 李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南京师大学报》1984年4期)

(19) 安州马都督考--李白交游杂考之三(《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3期)

(20)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5年号)

(21)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6年号)

(22)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7年号)

(23)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8年号)

(24)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9年号)

(25) 李白洛阳行踪新探索(《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3期)

(26) 李白几次到长安?(《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6期)

(27) 《唐才子传校笺?李白》中华书局1987年版

(28) 《夜泊牛渚怀古》与《横江词六首》考释(《南京师大学报》 1988年3期)

(29) 松浦友久李白研究述评(《唐代文学论丛》9辑)

(30) 论李白乐府的特质(《李白学刊》l辑,1989年)

(31) 建国四十年来李白研究综述(《李白学刊》2辑,1989年)

(32)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刍议(《中国文学研究》1989年4期)

(33) 论李白作品的时代特征及艺术特点(《天府新论》1990年5期)

(34) 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

(35) 李白后嗣考(《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下)

(36) 诗仙遗踪留黄山(《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2期)

(37) 我与李白研究(《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3期)

(38) 论李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上)

(39) 李白诗中"卫尉张卿"续考(《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2期)

(40) 李白与玉真公主过从新探(《文学遗产》1994年l期)

(41) 再谈李白诗中的"卫尉张卿"与"玉真公主别馆"(《南京师大学报 》1994年l期)

(42) 再谈李白两入长安及其作品系年(南京大学编《文学研究》5辑)

(43) 《旧唐书?李白传》订误(《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

(44) 李白乐府与歌吟异同论(《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

(45) 李白生平研究综述(《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

(46) 李民《李白新论》序(《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

(47) 天姥山记(《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 会议专辑)

(48) 《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序(《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 年集)

(49) 李白绝句漫谈(《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

(50) 李白诗的辑佚与辨伪(与尹楚彬合作)(《唐研究》3卷,1997)

(51) 近百年来李白生平研究述评(《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2) 从《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想到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 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1期)

(53) 李白的潇湘之情探微(《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2期

(54) 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考订(《文史》55辑,2001年2期

(55) 《李白诗魂系青山》序(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

(56) 《李白安徽诗文校笺》序(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57) 李子龙《李白诗文遗迹释考》序(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8) 吕华明《李白新考论》序(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学术论文

(59) 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对柳永的词重新估价(《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1960年7月17日)

(60) 略论《诗经》中的奴隶文学(《语文学习》1978年2期)

(61) 古典诗词艺术辩证法札记(《南京文艺》1978年2期)

(62)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文史知识》1983年11期)

(63) 高适研究的可喜成果--评周勋初《高适年谱》(《文学评论》 1984年5期)

(64) 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唐诗探胜》,中州出版社1984年版)

(65) 研究古典文学必须了解多方面知识(《祝你成才》1984年4期)

(66)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二)(《湘谭师院学报》1986年2期)

(67)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四)(《湘潭师院学报》1986年4期)

(68)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续)(《南京师大学报》1991年l期)

(69) 苏颋事迹考(《唐代文学研究》2辑)

(70) 宋之问事迹与交游五题考辨(《文学遗产》1993年l期)

(7l) 从令狐梅墓志看李德裕与晚唐党争(《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l辑 )

(72) 苏颋年谱(《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辑)

(73) 兰州刺史考(《兰州学刊1984年3期》)

(74) 劳格《杭州刺史考》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l期)

(75) "玄黓"、"涒滩"是何年?(《古典文学知识》1987年l期)

(76) 论唐代文史的微观综合研究(《周秦汉唐考古与文化国际学术会 议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7) 《元和姓纂四校记》斠正(与陶敏合作)(《文教资料》1989年5期 )

(78) 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和陵号(《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l期)

(79) 帝王后宫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3期)

(80) 从"变徴之声"和"律中无射"谈起(《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4期)

(81) 古代刑法琐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l期)v82、和亲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3期)

(83) 历代宦官弄权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5期)

(84) 论"二重证据法"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江海学刊》1993年 5期)

(85)《元和姓纂》整理记感(中华书局《书品》1994年4期)

(86) 唐代诗人与浙东山水(《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学林出版社 1994年版)

(87) 在微观考证基础上建立宏观理论体系的佳作--评邓小军《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 3期)

(88) 中国唐代文学当代研究述评(《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4期)

(89) 读《程千帆选集》(《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5年10期)

(90)《全唐诗》研究最突出的成果--评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 湘潭师院学报》1997年2期)

(91) 神话学和宗教学研究的新突破(《江海学刊》1998年4期)

(92) 开创庾信研究新局面的力作(中华书局《书品》1999年1期)

(93) 孙立《论词的审美特性》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94) 刘尊明《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95) 朱祟才《词话学》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96) 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97) 张采民《隋唐之际诗歌之演进》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98) 鲁同群《庾信传论》序(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9) 周建江《北朝文学史》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0) 王青《汉代宗教与神话研究》序(台湾洪业出版公司1998年版)

(10l) 《奚柳芳史地论丛》序(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2) 潘百齐《唐诗抒情艺术研究》序(南京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103) 陈泳超《尧舜传说研究》序(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104) 《郑虔资料汇编》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05) 李子龙《采石话源》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06) 李子龙《采石揽胜》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其它类

(1) 道德文章皆吾师--介绍孙望教授(《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 )

(2) 我寻谪仙游天姥?剡中纪游(《风流一代》1985年10期)

(3) 蛾眉亭记(《李白学刊》1989年1期)

(4) 美国学界印象记(《扬子晚报》1995年11月28日l版)

(5) 戚派艺术与南方传统文化积淀(《戚雅仙表演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6) 我与唐代文史(《学林春秋》三编上册,朝华出版社1999年版)

(7) 道德文章垂范后学时间生命奉献社会---孙望先生事迹简述(《学林往事》下,朝华出版杜2000年版)

(8) 静中见动(《青春》1979年12期)

(9) 五次问鼎奥斯卡奖的影坛皇后(《祝您成才》1985年4期)

(10) 好莱坞的长青树(《风流一代》1985年12期)

(11) 越剧名伶戚雅仙(《风流一代》1987年2期)

(12) 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祝您成才》1988年3期)

参考文献

郁贤皓:一流的学问,一等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