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邱維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邱維屏畫像原圖鏈接

邱維屏(1614年-1679年),字邦士,自號慢廡老人,初江西寧都人。

祖父邱一鵬,官至湖廣按察司僉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生於寧都河東坊(今寧都縣河東堂角村),23歲補諸生。督學侯峒曾奇賞之,名列第一。隱居翠微峰中,教授弟子,日夜不輟,尤精西洋算術,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周易剿說》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

人物軼事

邱維屏成仙

「易堂九子」之一的邱維屏,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又是「易堂九子」之一的魏禧的老師和姐夫。古文為諸人所推,晚為歷數、易學,尤精西洋算術,著有《周易剿說》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等,並行於世[1]

邱維屏是江西寧都人,思綏草堂藏其家族於民國十四年纂修的《寧都丘氏河東東關七修族譜》一部,十冊。「邱」原為「丘」, 因雍正皇帝為避孔夫子諱而改作「邱」,民國以後這種「避諱」制度過期作廢,自然又復「邱」為「丘」了。故「邱維屏」原本為「丘維屏」,康熙五十八年易堂所刻邱維屏的文集,就叫做「丘邦士文集」。不過後人約定俗成,仍稱之為「邱維屏」。

在此譜的「歷代仕宦科名」中,有「邦士」條目,載:「名維屏,號松下,明縣廩生,博通經史,透徹理蘊,講論而名公肅聽,立教則生徒咸服。著有邱集,為易堂九子之師。三魏文集俱經筆削而成,盛稱天下名士。後成仙,某歲有商賈過海貿易,見一峰直豎海中,高凌霄漢,仰視,上有大金字匾『邱維屏』三字。」

邱維屏是「天下名士」,已為世人所知。但後來「成仙」,卻是鮮為人知。為何會立地成仙,很有說一說的必要。

據家譜世系載:「子煥四子曰坮,名維屏,行五,派曰坮,乳諱暹,字邦士,號慢廡,又號松下。治春秋,縣廩生。生於萬曆甲寅年三月二十九日。國變,遂棄諸生,隱居以文自娛,尤精象數之學。同堂講義翠微峰,宰相有欲請見者,公笑曰,宰相見我毫毛之益,我見宰相有邱山之損。縣大夫嘗造廬,亦不與會也。著有周易剿說及三數通詩古文。今文集行世,寧都古文大家之法實由大闡,時人高其棄貢士,南昌彭士望曰,彼乃棄會元。公處信馬由韁若忘。垂歿,示諸子曰,我只欲兒孫食有菜飯,著可布衣,無譎戾行,堪句讀師足矣。歿於康熙己未年九月十二日,年六十六,門人稱松下先生,遺命不可乞狀志傳銘……男成和自為墓表,而妻弟魏禧集有傳。娶魏兆鳳翁女。」邱維屏臨終前遺言「食有菜飯,着可布衣,無譎戾行,堪句讀師」,同為「易堂九子」的彭士望稱:「此十六字元氣包裹,令人濃心,妄想一切都盡,可為則世。」

則世雖然則世,卻無成仙的記載。

再看看邱維屏祖父邱萬程的世系:「名一鵬,號搏南。習易經,中萬曆丙子科江西鄉試第十五名舉人,揀授廣東樂昌縣令,甲午升惠州府海防同知,戊戌以剿倭功擢湖廣按察司僉事,駐札辰州兵備道……升惠州府海防同知,值歲飢,輒捐俸設粥,倡義民協賑,金活甚眾。復條陳義倉為經久可行之法。碣石衛舟師老弱,每以賄乞留,公不許,按閱舟師常如遇敵。戊戌倭寇起,海上諸卒素受調度,勇氣自倍。有柘林兵在調中,素桀傲,得檄曰,丘公師律不可違也,遂殲賊數千。有閩賈五十餘人,誤解為邏卒所獲,軍將欲攫為功。公審其誣為,移檄閩中,報至果海賈也,盡釋之。公曆任知縣、同知、知府事,皆毫無所取於民,所得俸以其贏與諸弟及己子均分之。浚河源縣濠憇岩下,人名其岩曰邱公岩以祀之……逮以平寇功升湖廣按察司簽事,未赴卒,卒時篋無餘資。」

原來,邱維屏的祖父在惠州做官時,曾解救過被人誣為倭寇的五十多個做海上貿易的「海賈」。這五十多人若「倭寇」之名坐實,自然非死不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何況一下子救了五十多人。再看看前面說邱維屏「成仙」的,是「商賈過海貿易」,也是「海賈」,雖不一定是邱維屏的祖父所救的那五十多人中的那幾位,但卻是很有可能是五十多人中的後裔。既然報不了邱維屏祖父邱萬程的救命之恩,把「成仙」的美譽按在邱維屏的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誰讓你邱維屏是「天下名士」呢。

這當然只是推測,沒準邱維屏還真成了仙呢。

不過,《寧都丘氏河東東關七修族譜》於邱維屏的史料極富,是研究邱維屏的珍貴資料,那是不會錯的。[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