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邱绪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邱绪环
电子工业部电高电声研究所副所长
出生 1919年
北京
逝世 2005年3月15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高级工程师

邱绪环,女,高级工程师湖北黄冈人。191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曾任重庆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助教,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厂副工程师[1]。建国后,历任电子工业部天津无线电厂工程师,华北无线电联合厂总设计师,电子工业部电高电声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 。曾主持设计7610型短波收信机、701型步谈机等。

人物简介

邱绪环,高级工程师。湖北黄冈人,女,191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随即在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任助教二年,1943年进入资源委员会重庆无线电厂,负责15瓦收发报话机接收部分的设计,圆满完成了任务。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邱绪环作为天津无线电厂(国营712厂)的副工程师,参加了工厂管委会,并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 邱绪环曾任重庆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助教,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厂副工程师。建国后,历任电子工业部天津无线电厂工程师,华北无线电联合厂总设计师,电子工业部电高电声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曾主持设计7610型短波收信机、701型步谈机等。

旧中国时期

邱绪环,女,原籍湖北省黄冈县,191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女子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在天津驻军经常挑衅,枪声时起,学校停课,父亲又失业,不得已全家回到武昌外祖父母家寄居。1937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武昌第二女子中学并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物理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内迁四川乐山,1941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邱绪环的学生时代,是旧中国处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之际;同时,社会上封建势力浓重,家庭经济困难,女子上学要经艰苦的奋斗。她在求学时代,受到新文化影响,大量阅读了鲁迅等著作及进步书刊,并接触及参加了学生抗日救亡活动,有了初步思想觉悟。随武汉大学流亡四川时,靠"贷金"维生,备受国破家亡之苦,曾参加学生进步组织"抗战'问题研究会"活动。当时日本飞机轰炸末设防的乐山县,把大渡河眠江三角地带夷为焦土,许多市民和同学丧生。现实环境进一步唤醒了她的反帝反封建意识。她矢志要自强自立,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己要尽绵薄之力,挽救危亡的民族;同时,也要以实际行动,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1941年大学毕业后,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照顾弟妹求学,她在重庆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任助教两年。当时,日本侵略军对重庆滥施轰炸,前线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而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局势危机四伏。邱绪环深感"没有国家民族的前途,逞论个人的前途和事业?",不能在安静的校园里等待胜利,而应当从事抗战的实际工作。1943年她决定离开大学学习环境,进入资源委员会重庆无线电厂,参加通信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随后在罗沛霖工程师的指导下,分工负责15瓦收发报话机接收部分的设计,完成样机并投入生产使用。工厂的生产锻炼,使她充实了实际工作能力,也对抗战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1948年随工厂迁天津,在天津无线电厂从事短波收信机设计,并被任命为副工程师。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她继续在天津无线电厂(即国营712厂)工作。军管时期她代表职工参加工厂管理委员会,1950年当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她曾担任整机设计室主任、设计科剧科长,主持军用收信机、步谈机及15瓦报话机等设计工作,具体参加接收机设计。解放后,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十分重视和信任,女科技人员不受歧视,有了真正平等参加工作的机会。新社会使邱绪环深受教育,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产品试制生产工作,努力完成抗美援朝军品任务。

1955年,民主德国援建的718联合厂(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将投入试生产。邱绪环被调往该厂任总设计师,在总工程师领导下,配合德方专家完成试车任务并进行产品的国产化工作。国产化工作包括图纸资料、产品规范统一以及原材料逐步以国产材料代用等方面。她当时虽不熟悉元器件材料的设计及生产工艺,但从整机设计者来考虑,基础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统一规格,对今后国产化元器件的批量生产以及整机配套十分重要。她决定服从工作需要,埋头苦干。努力学习国外设计及工艺,组织全设计科技术人员参加分厂试生产,在全厂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1959年,邱绪环受命筹建电视电声研究所(现称电子部第三研究所,简称三所),先任研究室主任,1961年起任研究所副总工程师,1979年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迄至l 985年她退居二线以前的25年时间里,三所的科研安排和工艺技术方面的基本建设,差不多都是在她的谋划和主持下开展的。在建所的一段较长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如基建计划多变,建所方向几经曲折,支持民品研制的经费异常不足,"文革"期间甚至排斥对民品的科研等,使得三所的基建与科研工作的步履十分艰难。尽管如此,勤于任事的邱绪环,凭借她对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执着追求,坚持研究开发与工业生产密切结合的一贯主张,调动并依靠所内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主持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电视电声类新技术,新领域以及为全国电视电声行业提供导向性服务这两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工作对于中国电视电声科学研究与生产个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与成长,起了先导和推动的作用。

邱绪环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退居二线后任三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87年底退休后接受反聘,担任三所及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及数字视听设备等的调研及规划咨询工作,继续为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辛勤劳动。1992年,国务院授予她政府特殊津帖证书。1993年,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分会授予她1993广播电视科技大奖。

巨大成果

邱绪环在科研任务安排中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70年代起坚持电视电 声产品的数字化方向,以及开发高保真及抗噪声电声器件、有线电视等新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在她的主持和参加下,首创为中国开发数字式音频视频设备、抗噪声通话器件、图形制图文电视接收、卫星数字伴音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等。例如,l 978年完成PCM录音机电路研究,1980年完成l兆赫电视电话数字终端,1981年与上海电讯器材厂和海军司令部防救部共同完成SH-1型数字式氦氧潜水电话,1984年完成卫星数字伴音系统的研制并使之成功地接收到日本BS-2卫星信号以及l 985年做成数字时基校正器(U-matic录像机用)等。l 959年与797厂合作研制成功高保真电容传声器,用于国庆十周年演出。中国第一套有线电视系统,系1974年与武汉天线厂合作自行设计,安装在北京饭店。抗噪声通话方面,60年代至80年代陆续为半导体电台设计投产了一阶抗噪声送话器、骨导式送话器及高空飞机头盔配套用的小型电磁式抗噪声送话器等。

这些成果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为解决国内急需而自行开发的,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个人荣誉

解放以来,邱绪环在712厂组织设计用以支持抗美援朝的军用通信机设计、和在718厂完成试生产任务中,起了重要作用。1959年起主持三所技术工作中,为电视电声工业产品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在她的技术领导下,三所取得了多项处于全国领先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国家级及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奖[3],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队伍。

三所科研试制项目按1979一1986年统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防工办科学校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1项;电子工业部优秀成果奖4项;电子工业部技术标准一等奖l项,二等奖5项;国家标准局技术标准二等奖1项;《电视技术》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期刊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邱绪环著作

《数字技术: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是有关数字电视这个课题详尽全面的权威著作,详细介绍了数字电视的基本原理、技术、系统标准的形成和发展,还对数字电视技术在商业应用领域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讲述. 《数字技术: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资料大量引自高级电视制式委员会的文件,极有权威性.《数字技术: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适于从事广播电视系统和非广播专业成像系统的设计、规范、安装维护的技术工程人员,也是广播电视业界政策制定者,管理决策者,产业界的经营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之作,还是想了解数字电视的非业界人士的理想读物。

教授逝世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第二、三、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原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邱绪环教授于2005年3月15日22时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6岁[4]

人物评价

邱绪环教授是中国知名的电视、电声专家,中国电视电声行业科研工作的奠基者之一,组织参与多种音频、视频产品的研制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为推动我国电视电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来源

  1. 邱绪环 ,党政机关网, 2003-10-17
  2. 邱绪环 ,金句吧
  3. 邱绪环 ,名人简历网
  4. 沉痛悼念邱绪环同志 ,维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