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時光那些歲月(紀昀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那些時光那些歲月》是中國當代作家紀昀清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些時光那些歲月
那些時光,那些歲月,那些事。
赤橋村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村子。有一代大儒奇紳劉大鵬;還有戲劇界的草紙黑等名人。劉大鵬著有晉祠志,言述記錄了晉祠的歷史事件與變遷。草紙黑等一大批戲劇界人士,活躍在三晉大地。調劑着農村人民貧乏的文化娛樂生活。
記得有一次,草紙黑在演唱點將台的那一齣戲的時候,出了錯,沒上了點將台。一下冷場了。他有急智,馬上自己念了起來:」人老力氣衰,上不了將台,掉下來,二次再把將台上。」嗆!嗆!嗆!鼓點才又跟着響起來。戲才又接着演下去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赤橋的戲劇班,因為母親喜歡看戲,也把我送去學戲。我們那會兒上學比較遲,九歲才上一年級。每天放學後,把書包放家裡,就匆匆忙忙趕去赤橋村。
記得戲劇班坐落在村中間河橋旁。因為那裡還有個造紙作坊,有一個師傅穿着連身的水衣,像雨靴的那種。站在齊腿深的河水中,雙手拿着一個木棒,前面是一個很大的像氣球似的沙包,裡面裝的是稻草漿,用石灰發出來的很碎的那種,在河裡抵漿;洗好了。會放在一個水池裡,稠稠的。另一個師傅拿着一個有三個框的廉床,一個框有一尺見方左右,在水池裡前推後拉的掉紙;沙網上就掛上薄薄的一層稻草糊,翻扣在木板上,來回操作,一次有三張,不一會兒就成了厚厚的三垛濕紙。很粗糙的那種。然後,就有村里人拿一個三條腿兒的叫做柁子的高凳子,把一垛濕紙放在上面。一手拿一個大的毛刷子,一手輕輕的揭起一張紙那個大毛刷趕緊過去撐住。貼到用黃土抹出的牆上,等涼曬乾了,再揭下來,摞成30張一刀一刀的,用火柴棒隔開。那時沒有衛生紙.和衛生巾,在農村鄉下就就用這個。這也是一種古老的手工造紙術。戲劇班的師傅,大家都叫他安老闆。大多的時間他在教大一點的有了基礎孩子們。我們這一班小一點,也都歸他管。平常,我們就在河邊壓壓腿,立立彎腰,拉拉架子,走走戲步,吼吼嗓子,練練唱腔什麼的。那時練的也有點模樣兒了,雙手撐在地上腳貼到牆上到立,也能撐一會兒。腰也能彎下去,立個軟腰。也領到了學唱的戲詞兒,小生的。田玉川在船舟的那一段兒。感覺挺帥氣的那種。可惜沒堅持下去。我去的時間不是很長,因為路遠,晚上回家天就黑了,從北堡出去北門外到赤橋村,有很長一段路,中間隔着一條沙河,沙河是從懸瓮山和臥虎山兩山之間蜿蜒而下的。兩邊山峰,中間為谷,山上的樹和灌木叢,在晚上看着也不是綠色,而是模糊的,一團團,各種形狀的影子。山谷那一片黑黝黝的。像張着的漆黑幽深的大口。看着就挺嚇人。況且這一段路沒有人居住,行人也很少。路又不好走。坑坑窪窪的。走起來高一腳低一腳的。起初一天兩天的還好,可以撐的下去。時間一天天過去,心裡就有了害怕的感覺。越往後,眼前就會幻現各種各樣的影子;越害怕就越有了無邊的嚇人的畫面浮現在眼前。自己把自己嚇的心驚膽戰。一旦有了恐懼心理,那恐懼就會無限放大。因為害怕,所以,我才剛剛開始不久的學戲功課,也就這樣結束了。
我是結束了我的戲曲生活,但戲劇班沒結束,他們走了下去,排了很多的戲劇,也上演不少戲劇。當時農村的娛樂生活比較貧乏,他們帶動了附近一代的農村的文化娛樂生活。在當時也是很有印影響力。也領風騷好幾年。
作者簡介
紀昀清,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