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適應性免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適應性免疫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特異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體。它是人體經後天感染(病癒或無症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質刺激後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細胞),並能與該抗原起特異性反應。

種類

細胞免疫

T細胞是參與細胞免疫的淋巴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後,轉化為致敏淋巴細胞,並表現出特異性免疫應答,免疫應答只能通過致敏淋巴細胞傳遞,故稱細胞免疫。免疫過程通過感應、反應、效應三個階段,在反應階段致敏淋巴細胞再次與抗原接觸時,便釋放出多種淋巴因子(轉移因子、移動抑制因子,激活因子,皮膚反應因子,淋巴毒,干擾素),與巨噬細胞,殺傷性T細胞協同發揮免疫功能。細胞免疫主要通過抗感染;免疫監視;移植排斥;參與遲髮型變態反應起作用。其次輔助性T細胞與抑制性T細胞還參與體液免疫的調節。

體液免疫

B細胞是參與體液免疫的致敏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轉化為漿細胞,合成免疫球蛋白,能與靶抗原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即為抗體。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分為五類。

①IgG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唯一能通過胎盤的抗體,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特性,對毒性產物起中和、沉澱、補體結合作用,臨床上所用丙種球蛋白即為IgG。

②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個體發育中最先合成的抗體,因為它是一種巨球蛋白,故不能通過胎盤。血清中檢出特異性IgM,作為傳染病早期診斷的標誌,揭示新近感染或持續感染,具有調理、殺菌、凝集作用。

③IgA有兩型即分泌與血清型。分泌型IgA存在於鼻、支氣管分泌物、唾液、胃腸液及初乳中。其作用是將病原體粘附於粘膜表面,阻止擴散。血清型IgA,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④IgE是出現最晚的免疫球蛋白,可致敏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粒細胞,使之脫顆粒,釋放組織胺。寄生蟲感染,血清IgE含量增高。

⑤IgD其免疫功能不清。

還有一類無T與B淋巴細胞標誌的細胞,具有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能殺傷特異性抗體結合的靶細胞,又稱殺傷細胞(Killer cell),簡稱K細胞,參與ADCC效應,在抗病毒,抗寄生蟲感染中起殺傷作用。再一類具有自然殺傷作用的細胞,稱為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即NK細胞。在殺傷靶細胞時,不需要抗體與補體參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