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莫少虚赴省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送莫少虚赴省试》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之一。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自具特色。文学史上提到宋诗﹐有时是作为宋代诗歌的简称﹐有时则指某种与唐诗相对的诗歌风格。宋代诗歌依时间先后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虽然其成就不如唐诗﹐但对后世的影响仍然很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
“ |
莫君江南佳公子,才华秀拔春兰馥。 少年意气壮虹霓,豪迈不入时人目。 酒量逡巡百盏空,诗锋顷刻千毫秃。 我从识面已忻慕,每恨往还心未熟。 官同古雒岂偶然,一见相忘倒胸腹。 谈道论文俱入妙,夜阑烛短频更仆。 圣处玄微得我疑,君独心通如破竹。 要将土苴活邦家,条上封章抵车轴。 嘉谋谠议期见用,不学贾生空痛哭。 行行提笔战春闱,箧中尚有三千牍。 科名唾手真馀事,力转天回乃民福。 当今公道青云平,忍埋光采甘沈陆。 欲随君往路无繇,只欠双翰来插肉。 殷勤别酒休辞醉,马已就衔车已輹。 蜀山崎岖秦甸寒,屈指深冬到辇毂。 焚舟计决携家去,努力加餐此为祝。 |
” |
— [宋]郭印 |
宋诗特点
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其次﹐宋代儒学[2]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
作者生平
郭印(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双流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约宋钦宗靖康初前后在世。年在八十岁以外。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任仁寿、铜梁等地县令,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等。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刺史,年八十余卒。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