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經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過剩經濟是中國的一個文化術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什麼是過剩經濟?理論界眾說紛紜,迄今為止並無統一的界定。要對過剩經濟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首先要弄清楚均衡、非均衡、失衡等幾個與過剩經濟內涵有密切關係的概念。在經濟學裡對均衡作系統而嚴密分析的當屬洛桑學派的創始人瓦爾拉斯,他建立了一個完美的市場均衡理論體系,即後人命名的瓦爾拉斯均衡理論。
瓦爾拉斯均衡,主要是指在完善的市場機制和靈敏的價格體系條件下,任何交易的實現都以均衡價格為前提。一旦供給和需求發生相對變化,出現數量缺口,迅速變化的價格又會隨時將其加以調整。在這種條件下,市場總能及時地出清,各經濟主體能夠在自己所希望的數量上進行生產和交換,不可能存在超額供給和超額需求,從而整個經濟系統達到一種均衡狀態。
儘管瓦爾拉斯均衡在理論上十分完美,但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瓦爾拉斯均衡現象」。這是因為瓦爾拉斯理論的建立是以一系列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或者很難達到的假設為基本前提的。例如,在瓦爾拉斯看來,價格調節是保持供求均衡的唯一因素。這種理論實際上暗含着一個假定,即如果我們同意經濟運行總能處於均衡狀態,那麼就必須承認價格會以瞬時變化的速度,來調節供給和需求的缺口,使其由非均衡迅速達到均衡。然而現實經濟證明,即使在最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由於經濟信息傳遞與獲得的不完全性,相對於供給和需求,不僅資源轉移存在一定剛性,而且價格也存在較強剛性。
凱恩斯是逆瓦爾拉斯均衡潮流而動的第一位西方經濟學者,他所構建的宏觀經濟理論認為,市場經濟體制不存在自動保持均衡的機制。阿羅、帕廷金、格魯斯曼、貝納西等經濟學家也從不同角度批評了瓦爾拉斯均衡,並逐漸形成一系列非瓦爾拉斯均衡思想:第一,由於現實市場不存在「拍賣人」,價格就不可能是導致市場出清即市場均衡的唯一因素,市場出清是價格調整和數量調整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二,市場的購買和銷售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是兩對不同的經濟範疇,前者作為交易的結果,彼此保持數量上的恆等,而後者則為「每個行為人在交易發生前傳遞給市場的一個信號」,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條件;第三,由於價格具有一定的剛性,決定了供需缺口不可能通過價格瞬時變化來加以調節,即使一部分產品價格具有伸縮性,也不可能保證所有市場同時出清。
特別要注意的是,非均衡學派的非均衡是非瓦爾拉斯均衡的縮寫。就定義而言,它是指市場不完善和價格無法對供需進行自行調節的情況下,各經濟力量將會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被調整到彼此適應的位置上,並在這個位置上達到均衡。由此可見,非均衡不是一種不均衡狀態,而是一種均衡狀態。只不過它不是瓦爾拉斯理想狀態即供需數量對等條件下的均衡,而是在現實生活經常出現的供需在一定幅度內相互偏離條件下的均衡。
應該指出,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即使出現數量缺口,也可能是一種均衡狀態,是基於以下理由:第一,總供給和總需求作為兩種不同的經濟現象,彼此之間只存在相互適應的條件,而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條件。因此從測算角度看,總供需之間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差額。供需絕對相等的瓦爾拉斯理想狀態是不存在的。第二,國民經濟自身的運行機制,在一定限度內,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承受住總供需之間的數量缺口。例如,當供給大於需求時,過剩的產品以庫存的形式儲存下來,留在下期使用。只有這種差額超出國民經濟所能承受的數量區間或臨界點時,才會發生經濟失衡的現象。
在表現形式上,失衡與非均衡有其相似之處,即總供需之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口,然而 它們彼此卻是兩種性質不同的經濟現象。失衡代表着一種不均衡狀態,而非均衡代表着一種均衡狀態。
並不是所有的社會總供給超過社會總需求的狀態都是過剩經濟,只有社會總供給超過社會總需求的幅度達到一定程度,超出國民經濟承受範圍的失衡狀態才是過剩經濟。根據前面的論述,過剩經濟並不是國民經濟的非均衡狀態,而是國民經濟的失衡狀態。之所以這樣界定過剩經濟的內涵,理由是:既然供需絕對相等的瓦爾拉斯理想狀態不存在,不難理解現實經濟運行只要供需相互偏離在一定幅度內就被看作是正常的或健康的。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不對宏觀上的供求關係加以調節,因而也就不存在過剩經濟一說。
過剩經濟的基本特徵
經常性的產品過剩,是過剩經濟的基本特徵。經常性的產品過剩現象,包含着豐富的經濟學內容。一個社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反映這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同時也受制於他的經濟運行機制。「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是一種過剩,但它不是商品的過剩,而是分配的過剩,或者說分配的不公。它們的運行機制完全不相同。市場經濟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通貨平等。按照通常的說法,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的特性是認錢不認人。經常性的商品過剩,把商品跟金錢的關係調了個,變成為金錢不認過剩經濟,於是商品遭受冷落。這就是市場決定論。
為什麼會出現經常性商品過剩,這是由市場經濟的基本機制決定的。市場經濟的生產計劃服從於社會的需求,但這種需求具有不穩定和模糊性兩大特點,生產競爭者彼此之間又實行嚴格的商業保密,互相不通聲氣。在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因素是資本。資本的特性是好動,資本的目的在於賺錢,資本賺錢的手段就是生產。只要有錢可賺,資本就會活躍起來,上竄下跳,生產得越多越好。於是你也生產我也生產,大家一起來生產,難免不出現擁擠和重疊,最終導致過剩,這就是投資中心論。
經常性的商品過剩後果如何?微觀上分析,任何一種商品過剩都是一種資金、資源、勞動的浪費,好象這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弊端, 深入分析,結論剛好相反。第一,這種過剩充分滿足了社會需求,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產品;第二,過剩造成的浪費是資金追逐利潤的成本,屬於社會生產的平均成本的組成部分。從整體而言,市場經濟不是提高了社會生產成本而是降低了生產成本。從宏觀而言,經濟在過剩中發展,通過短缺一過剩的反覆循環,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數量和質量,推動社會經濟生活滾滾向前。
過剩經濟現階段的主要特點
一過剩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它反映該階段發展的程度和達到的高度。現階段過剩經濟大體具有如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1、經濟領域不斷拓展。人類的經濟生活,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 從落後到科學,朝向這一前進的方向發展。市場經濟加快了經濟領域拓展的步伐,大大拓寬了經濟生活領域。現在, 已經開始把體育、文化、教育、科學這些領域都納入了自己活動的範圍,使之帶上商業的色彩。產業是經濟領域不斷拓展的產物,細分產業是經濟研究深入和細化的結果。迄今為止,我們分出了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以工業生產為主的第二產業和以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這是80年代的劃分。現在,這種劃分已經很難概括經濟領域的新拓展, 不能準確反映生產與消費的內容、性質和特點。我們的經濟生活已經出現第四產業和第五產業。第四產業包括商業化的文化、旅遊、體育產業和正在並即將完成商業化的教育、科技產業。他是完全不同於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內容的新的產業群,。它極大地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豐富了生活情趣。第五產業是一種為一、二、三、四產業提供手段的綜合性產業,包括傳媒、廣告、網絡等。因為從必須和發展方向看,它完全不同於其他產業,應當單獨劃分。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經濟領域進一步拓展,還會有第六、第七甚至更多的產業產生。那時,我們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2、商品的非價值膨脹。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非常有趣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對附加於商品之中的種種非物質成分, 比如品牌、廣告、包裝運輸等滿足了消費者方方面面的使用價值需求。從而掩蓋了它的真實商品價值的經濟生活現象。比如你到商店裡購買一種保健營養品,就算蜂王漿之類吧。你看到它的廣告鋪天蓋地,宣傳它的種種效果,成為市場中的真正名牌;到了商店,取出商品,你看那包裝,美侖美奐,是一件真正的藝術品,爽心悅目;購回家中,慢慢打將開來,一層又一層,精緻十分;表面一層是包裝盒,然後是泡沫圈,接下來是橡膠軟墊,然後是說明書,最後才是小包裝盒裡面的兩瓶蜂王漿,淨重一市斤,價格150元。這種商品的散裝價只有10元,可是你不買,你花150元買享受,買放心。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商品的價值膨脹,現在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我們幾乎無時無處不見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包含的深層經濟意義,將在後續中分析。此處要表述的只是這樣一種觀點,即它是社會經濟進步和發展的一個標誌,一種反映。標誌着我們的時代已經開始進入不是初級消費的時代,而是享受消費的時代。果真如此,真要感謝帶給我們享受的這個發展的社會。
3、世界經濟一體化。這是一個並不新鮮的話題,但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經濟上的一個鮮明的特點,不得不簡單一提。如果說30年前,世界經濟的獨立性特徵還相對突出,那時, 獨立的計劃經濟還在苦苦支撐,閉關自守還是不少國家的經濟路線,經濟發達與落後的衝突因為政治上的閉關鎖國還不能激起波浪的話,那麼到了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夠不受世界經濟變化的衝擊。經濟發展的颶風,那是海妖的歌聲。改革開放成為計劃經濟國家的潮流,發展成為落後國家的期望。宗教信仰不同也罷,政治制度相異也罷,文化背景衝突也罷,都無礙於經濟的交往。可以說,經濟活動撞開了所有國家的大門,在發展的總目標下,加快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
參考文獻
- ↑ 【每日積累】漢字的概述?漢字的特點是什麼?,搜狐,2021-06-26
- ↑ 中國書法:一門古老的藝術!,搜狐,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