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变色胶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辐射变色胶片(Radiochromic Film)为临床之辐射剂量测定[1]。
发展
利用辐射变色胶片(Radiochromic Film)作为辐射剂量计自1960年代演变至今。
结构
辐射变色胶片(Radiochromic Film)由超薄(7至23μm厚)、无色、辐射敏感的无色染料黏合到一层100μm厚的聚酯薄膜基体。
原理
未曝光辐射变色胶片(Radiochromic Film)是无色的,经游离辐射后转变成蓝色色调,那是一种聚合作用过程的结果。
特性
辐射变色胶片(Radiochromic Film)包括组织等效(原子序介于6.0到6.5)、空间解析率高、剂量适用范围大(10-2至106Gy)、相对较低的光谱灵敏度变化(或能量依赖度)、对可见光不敏感、不需要后续化学处理、对紫外线敏感[2]。
临床
临床最常使用GafChromic EBT胶片(国际特种产品(ISP),新泽西州韦恩)适用范围为1-800 cGy和双层GafChromic MD-55-2胶片(SP或其他供应商;核学会,卡尔广场,纽约)适用范围为3至100 Gy 。
参考来源
- ↑ FAIZ M. KHAN,JOHN P. GIBBONS . 放射治疗物理学 . 沃特库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元2016年4月: 126页. ISBN 978-986-92282-0-6 (繁体中文).
- ↑ 饶若琪 . 辐射度量. [109年2月24日] (繁体中文).
Radiochromic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