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踯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踯躅

踯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í zhú",意思是以足击地,顿足;徘徊不进貌;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同 踟躇(chí chú)。[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踯躅 [2]

拼音 zhí zhú

释义 以足击地,顿足;慢走

出处 《荀子·礼论》

注音 ㄓㄧˊ ㄓㄨˊ

词语解释

1、以足击地,顿足,也可称用脚踏地。

①宋玉《神女赋》曾言:"立踯躅而不安。"

②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有言:"虫踯躅不受制。"

③《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 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④王先谦集解:"踯躅,以足击地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止之不可,但踯躅於地,大哭而已。"

⑤《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臾,烈焰亘天,皆不胜其苦,哮吼踯躅,皮肉焦烂。"

⑥《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魏犨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踯躅。"

2、踌躇,徘徊不前的样子。

①汉 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二:"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②《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③明陈子龙《小车行》:"叩门无人室 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④清 韩程愈《睢阳袁氏(袁可立)世系谱序》:"越岁,鼓棹而北,踯躅湖上,林 和靖先生相周旋,而与参(袁赋诚)再忽至。"

⑤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踯躅风尘中。"

⑥何其芳《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踯躅在这儿的每一个 黄昏里。"

3、山踯躅的简称。

山踯躅也是杜鹃花的别名。杜鹃花又名映山红。

①唐白居易《题元十八溪居》:"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②清赵翼《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一枝踯躅赠留贻,老瓦盆经手泽滋。"

③郭沫若《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