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桥夜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超桥夜蛾 学名:Anomis fulvida (Guenée) 类属:鳞翅目夜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3~19mm,翅展40~44mm。头部及胸部棕色杂黄色;腹部灰褐色前翅橙黄色,密布赤锈色细点,各线紫红棕色,基线只达1脉,后有灰褐色,内线波纹形外斜,中线微波纹形,外线深波纹形,环纹为一白点,有红棕色边,肾形纹后为黑棕圈,亚端线不规则波纹型,缘毛端部白色;后翅褐色。本种有几个变形,翅色褐黄、褐色或锈红色。[1]
卵 长椭圆形,0.7mm,宽0.55mm;青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0mm;头部较长,灰褐色,腹面绿色,亚背区有一列黄色短纹,或身体绿色带灰,背面及侧面有黄色或白色条;胴部灰褐色或带绿褐色、暗黄褐色;腹部各节上有稀疏刺毛,第一、二、七、八腹节上的腹足退化,尾足向后突出。
蛹 长卵圆形,长20mm,宽6mm,深褐色。
发生规律
幼虫均分布于广大地区的杂草灌木间。成虫飞翔力强,白天分散潜伏,晚上取食、交尾、产卵等。成虫以果实汁液为食料,尤喜吸食近成熟和成熟果实的汁液。在广西西南部的果园,一年中4-6月为害楷杷、桃、李和早熟荔枝果实;5月下旬至7月,为害荔枝果实;7月中至8月上为害龙眼果实;6-8月上旬除荔枝龙眼外,还为害芒果黄皮等;8月中旬以后开始为害柑桔果实。一天中以晚上8-11时觅食活跃;闷热、无风、无月光的夜晚,成虫出现数量较大,为害严重。[2]
分布与危害
分布在湖南(湘中、湘西)、浙江、江西、四川、广东、云南;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等。寄主于木槿、大叶黄杨、芙蓉、一串红、柑桔、芒果、棉花等。幼虫啃食叶,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吃光叶片。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果园规划:在山区或近山区新建果园时,尽可能连片种植;选种较迟熟的品种,避免同园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②栽种幼虫寄主植物:在果园边有计划栽种木防己、汉防己、通草、十大功劳、飞扬草等寄主植物,引诱成虫产卵、孵出幼虫,加以捕杀。
人工防治 在果实成熟期,可用甜瓜切成小块,并悬挂在果园,引诱成虫取食,夜间进行捕杀。在果实被害初期,将烂果堆放诱捕,或在晚上用电筒照射进行捕杀成虫。
物理防治 ①每6700平方米(约10亩)果园设置40瓦黄色荧光灯或其他黄色灯5-6支,对吸果夜蛾有一定拒避作用。②对某些名优品种,果实成熟期可套袋保护。
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