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少年 溫庭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少年
圖片來自搜狐網

贈少年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半部分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還比較含蓄;後半部分借酒消愁,情感全出。詩中描寫了詩人與一少年相逢又相別的場面,表達了無限的離恨別情,抒發深沉的豪情壯懷。全詩善於用典寄託懷抱,且不着痕跡,自然地與寫景敘事融為一體,景中見情,含蓄雋永

原文

溫庭筠〔唐代〕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譯文

漂泊江湖偶爾相逢客恨實在多,黃葉紛紛落下洞庭湖水波連波。

深夜暢飲即將作別淮陰的街市,月照高樓我們引吭高唱離別歌。

賞析

  作品大意寫浪跡江湖的詩人,在秋風蕭瑟的時節與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會,隨即就分手了。詩人選擇相逢又相別的瞬間場面來表現「客恨」,自然地流露出無限的離恨別情,給人以頗深的藝術感染。

  詩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離愁別恨。這首小詩是借客游抒寫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鄉,忽遇友人,本當使人高興,但由於彼此同有淪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覺頗多苦恨。尤其在這金風起浪、落葉蕭蕭的秋天,更容易觸動遊子的愁腸了。「秋風葉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句,描繪南方蕭索的秋色,藉以渲染「客恨」,並非實指。和下文的「夜別淮陰市」一樣,都是借意。

  詩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還比較含蓄。後半借酒消愁,意思就顯露得多了。「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淮陰市」,固然點出話別地點,但主要用意還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胸中的塊壘。這裡是暗用淮陰侯韓信的故事。韓信年少未得志時,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貽笑於淮陰一市。而後來卻征戰沙場,成為西漢百萬軍中的統帥。溫庭筠也是才華出眾,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終不為世用,只落得身世飄零,頗似少年韓信。故「酒酣夜別淮陰市」句,正寓有以韓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恥辱告別之意。所以最後在高樓對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壯志共勉,正表達了一種豪放不羈的情懷。

  這首詩善於用典寄託懷抱,且不着痕跡,自然地與寫景敘事融為一體,因景見情,含蓄雋永。暗用韓信故事來自述懷抱之後,便引出「月照高樓一曲歌」的壯志豪情。「月照高樓」明寫分別地點,是景語,也是情語。四個字點染了高歌而別的背景,展現着一種壯麗明朗的景色。它不同於「月上柳梢」的纏綿,也有別於「曉風殘月」的悲涼,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調相吻合,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豪氣。這正是詩人壯志情懷的寫照。詩貴有真情。溫庭筠多纖麗藻飾之作,而此篇卻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獨標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簡析

  《贈少年》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半部分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還比較含蓄;後半部分借酒消愁,情感全出。詩中描寫了詩人與一少年相逢又相別的場面,表達了無限的離恨別情,抒發深沉的豪情壯懷。全詩善於用典寄託懷抱,且不着痕跡,自然地與寫景敘事融為一體,景中見情,含蓄雋永。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常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