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资治通鉴·陈纪·杨坚篡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资治通鉴·陈纪·杨坚篡周出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原文

周杨后①性柔婉,不妒忌,四皇后②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天元昏暴滋甚③,喜怒乖度④,尝谴后,欲加之罪。后进止详闲,辞色不挠⑤,天元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⑥,后母独孤氏诣阁陈谢⑦,叩头流血,然后得免。

注释

①周杨后:北周宣帝宇文赟的正室杨皇后,杨坚之女。

②四皇后:周宣帝立五位皇后,除了杨后外,还有朱氏、陈氏、元氏、尉迟氏。

③天元:即周宣帝,称天元皇帝。滋甚:更加厉害。

④乖度:背离常理。

⑤不挠(náo):不屈。

⑥引诀:自杀。

⑦独孤氏:杨坚之妻,杨皇后母亲。诣(yì)阁陈谢:到皇宫请罪。诣,前往。

译文

北周宣帝的杨后性情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和后宫嫔御都敬爱和尊重她。宣帝日益昏暴,喜怒无常,曾经责备杨后,想治她的罪。杨后态度安详,辞色不屈,宣帝大怒,就赐杨后死,逼着她自裁。杨后的母亲独孤氏到皇帝面前请罪自责,叩头流血,杨后才得以幸免。

作品评析

北周宣帝宇文赟统治严苛,当时作为杨皇后父亲的杨坚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势力,宣帝很忌惮他,曾经想杀掉杨坚以除后患。579年,宣帝驾崩,年幼的儿子即位为静帝,同时宣帝将后事托付给他的宠臣刘昉、颜之仪。刘昉和郑译等大臣认为主少国疑,杨坚又有如许声望,所以转投杨坚,支持他在改朝换代之际夺取政权。

当时的局面是北周宗室并无掌握实权的人物,重臣如小御正刘昉、内史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韦謩、御正下士皇甫绩等人都倾向于杨坚,朝中一批杰出的人才如李德林、高颎等也都选择站在杨坚一边,维护周皇室的只有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在革退颜之仪,用禁军震慑百官以及矫诏自任为左丞相,节制所有政治军事事务以后,朝中的权力已经牢牢控制在杨坚手中。

杨坚掌握实权之后,马上废除宣帝时期的暴政,颁布法令,改行宽大之政,又躬行节俭,努力营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到了这个时候,杨坚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改周为隋不过是个仪式而已。[1]

作品出处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2]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聪慧,七岁时,以石破瓮抢救落水儿童,传为佳话。1071年(熙宁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阳,筑独乐园,专意编著《资治通鉴》。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召还主国政,将新法废除殆尽。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年九月,卒于位,当政仅一年多。赠温国公,谥文正。[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