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貌,漢語一級字, 讀作貌(mào),

⒈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⒉ 外表的樣子:禮貌。貌合神離。道貌岸然。

⒊ 外觀:全貌。

⒋ 古書註解里表示狀態、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⒌ 描繪,畫像:"命工貌妃於別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貌

拼音; mào

部首; 豸

五筆; EERQ(86),ERQN(98)

倉頡; BHHAU

鄭碼; PQNR

平水韻; 一級(3131)

首字母; M

部外筆畫; 7

整字筆畫; 14

二簡字; 皃 貌(1) 【mào】

appearance; looks;

貌(1)

貌 五筆簡碼:eerq

皃mào

組詞:容貌 外貌 相貌。

(2)形聲。從豸,從皃(mào),皃亦聲。"皃"意為"外形"、"樣子"。"豸"指"動物"。"豸"與"皃"聯合起來表示"動物的外形、樣子"。本義:動物的外形、樣子。引申義:一切有形事物的外形、樣子。說明:貌與皃音義相同。)

(3)同本義(外在的儀表,生就的形象) [facial features;facial appearance;looks]

皃,頌儀也。――東漢·許慎《說文》。按,面之神氣曰頌,面之形狀曰皃。

夫皃情之華也。――《國語·晉語》

貌思恭。――《論語》。皇疏:"動容謂之皃。"

貌聳神溢。――唐·李朝威《柳毅傳》

人之貌有與也。――《莊子·養生主》

子產蹴然改容更貌。――《莊子·德充符》

合通國之歡心,建百世不遷之廟貌。--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貌甚寢。――明·魏禧《大鐵椎傳》

(4)又如:貌團團(形容面容姣圓、豐潤的樣子);貌侵(容貌醜陋);貌妍(容貌美麗);貌寢(相貌醜陋、消瘦);貌狀(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5)外表的形象,外觀 [outward appearance]

貌恭而心不服。――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宋·蘇軾《超然台記》

(6)又如:貌為風厲(表面上做出嚴厲的樣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況;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內在不同)

(7)神態,面部神情 [expression;countenance]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婦人之所以姣好也。――《說苑·修文》

貌若甚戚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8)又如:貌禪(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樣子)

(9)通"緢"。細微的絲 [filament]

簡孚有眾,惟貌有稽。――《書·呂刑》。《說文》引作"帷緢。"

(10)姓氏

貌(2)

mào

(1)表面上 [superficial;ostensible;seeming]

北雖貌敬,實則憤怒。――宋·文天祥《後序》

(2)又如:貌受(表面上接受);貌是情非(表面做的與心裡想的完全兩樣);貌離神合(表面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貌合神離(表面上關係很親密而實際上懷有二心。同貌合心離);貌敬(容貌恭敬)

貌不驚人

mào bù jīng rén

[look mediocre] 指相貌平常,沒有什麼引人注意的地方。

貌合神離

mào hé-shén lí

[be apparently acquiescing while countrary-minded;be friendly apparently but in fact not;seemingly in harmony but actually at variance] 表面上很親密而實際上懷有二心。

貌似

mào sì

[seemingly] 表面上很像;外表像

mào ㄇㄠˋ

(1)面容:面~。容~。~相。以~取人。

(2)外表的樣子:禮~。~合神離。道~岸然。

(3)外觀:全~。

(4)古書註解里表示狀態、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5)描繪,畫像:"命工~妃於別殿"。

貌(3)

古漢語專用術語:"貌"字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使用"貌"字時,被解釋的詞往往是表示某種性質或狀態的形容詞。例如:

《詩經 衛風 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宋]朱熹注:"沃若,潤澤貌"

緬甸語"貌"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隨着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吳昂基"(U Aung Gyi)。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莫敎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敎切,ࠀ�音ਜ਼�。《說文》皃,頌儀也。從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從豹,省作貌。《書·洪範》五事,一曰貌。《疏》貌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又《禮·郊特牲》委貌,周道也。《注》或謂委貌為ण�冠。《後漢·輿服志》委貌以皂絹為之。

又《史記·遊俠傳贊》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旣乎。《注》榮名飾表稱譽無極也。

又姓。《正字通》《戰國策》:齊有貌辨。

又《五音集韻》莫角切,音瞀。《正韻》描畫人物類其狀曰貌。《唐書·后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

又與邈同。遠也。《韓愈·月蝕詩》完完上天東。《考異》完完,諸本作貌貌。 《集韻》或作䫉。[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