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豪 |
豪(拼音:háo),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豪"是形聲字,從豕,高聲。本義為豪豬。引申為動物身上長而硬的毛。又引申為豪俊,指才能超群的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豪
拼音; háo
部首; 豕
五筆; YPEU(86);YPGE(98)
倉頡; YRBO
鄭碼; SJWG
筆順; 點、橫、豎、橫折、橫、點、橫鈎、橫、撇、彎鈎、撇、撇、撇、捺
字級; 一級(編號:3141)
平水韻; 下平聲四豪
總筆畫; 7+7
四角碼; 00232
統一碼; 8C6A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豪"戰國文字寫作圖2,從豕,高聲。篆文整齊文字化,或省去高字下部的口字,成為省聲字。隸變後楷書寫作"豪"。"豪"是形聲字。"豕"作形旁會長毛豪豬之意;"高"作聲旁表音,高也兼表長之意。"豪"雖然收在㣇部,但其形旁並不從早期的"豸(㣇)"字來,而是豕形的訛變。
本義為豪豬。豪豬身上有很多刺,所以引申為動物身上長而硬的毛。如《山海經·西山經》:"(譙明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豪。"又引申為具有傑出才能的人。如《鶡冠子·博選》:"德千人者謂之豪。"又引申為豪放、豪邁。如唐·杜甫《狀游》:"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又引申為奢侈、豪華。如《世說新語·汰侈》:"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九】【㣇部】乎刀切(háo)
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從㣇高聲。
੫�,籒文從豕。
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毫,非是。注:又੫�。
說文解字注
(੫�)੫�豕。鬣如筆管者。੫�字各本無,今補。੫�豕,豕名。西山經之豪彘,長楊賦之豪豬也。《西山經》曰:竹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郭雲:貆豬也。能以脊上豪射物,按本是豕名。因其鬛如筆管,遂以名其鬛。凡言豪俊,豪毛,又皆引伸之義也。俗乃別豪俊字從豕,豪毛字從毛。出南郡,漢郡名。領江陵等縣十有八,今荊州府北至襄陽府境是其地。從㣇高聲。乎刀切。二部。
(੫�)篆文從豕。篆各本作籒。非是,今正。�為籒文,則㣇為古文。੫�,古文也。豪則小篆。改㣇從豕。以豪附੫�。此正以上附二之例。下文以豚附ৱ�,亦其類。孫強輩增竄玉篇,所據說文巳是誤本矣。
康熙字典 《廣韻》胡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乎刀切,並音毫。《說文》: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山海經》:竹山有獸,其狀如豚,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注:ৱ�豬也。夾髀有麄毫,長數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吳越呼為鸞豬。
又《穆天子傳》:天子之豪馬、豪牛、豪羊。注:豪,猶髭也。髭馬如馬,足四節皆有毛。豪羊似髦牛。
又《玉篇》:俊也。《正韻》:英也。《孟子》:若夫豪傑之士。《淮南子·泰族訓》:智過百人者,謂之豪。《前漢·武帝紀》:選豪俊,講文學。
又《廣韻》:俠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
又《韻會》:強也,健也。《前漢·食貨志》: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又《玉篇》:帥也。《史記·韓長孺傳》:雁門馬邑豪聶翁壹。注:豪,猶帥也。
又山名。《山海經》:豪山多金玉而無草木。
又水名。《山海經》:密山,豪水出焉。
又魚名。《山海經》:渠豬水中多豪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又劍名。《博物志》:豪曹,歐冶子所作。《越絕書》:越王取豪曹,薛燭曰:非寶劍也。
又州名。《廣韻》:屬九江郡,古鐘離國,與吳爭桑而滅,隋攺為豪州。
又姓。《正字通》:宋豪彥,乾道中進士。明豪英,天順中宜都知縣。
又與毫通。《禮·經解》:差若豪厘,繆以千里。《史記·張耳傳》: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鉉以毫為俗字,泥。
又葉寒歌切,音何。蘇轍《詠嚴顏》詩: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乗勝使氣可若何。《說文》本作੫�。籀作੫�。《玉篇》:亦作੫�。
"豕"上面部分略窄,"豕"略寬。"豕"上面部分,主體居上半格;"亠"居中,點在豎中線;"冖"寬,蓋住"豕",左點在橫中線,乛在橫中線上側。"豕",居下半格偏左;橫筆在橫中線;第三畫彎鈎的下段在豎中線,左側三撇撇尖垂直對齊;右側撇、捺相接在第三畫彎鈎,捺筆略長,捺腳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中上古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