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谢素原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出生 | 1968年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厦门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谢素原(196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中国科学院院士[2]。
谢素原围绕具有相邻五元环的新型富勒烯合成的整体成果进入国际领先行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3]。
2021年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21年院士名单,谢素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 化学 学士
1988年9月–1989年8月 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 化学 硕士
1989年9月–1991年8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化学 硕士
1996年9月–1999年8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无机化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991年9月–1996年8月 福建省三明市环境监测站 分析化学 工程师
1999年9月–2001年5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讲师
2001年5月–2004年5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副教授
2003年11月–2005年5月 美国克莱姆森(Clemson)大学化学系 访问学者
2004年5月–至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研究方向
特殊结构富勒烯的合成、性质及其在超导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碳簇材料的结构和形成机理,高效液相色谱和表面质谱分析,碳基纳米团簇材料(纳米管、石墨烯等)的合成及其功能化。
学术任职
Science Bulletin (原《科学通报》)(Associate Editor)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
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发展和应用了微波等离子体等一些富有特色的、合成富勒烯及相关纳米材料的方法,建立了复杂体系的高效分离方法,合成、分离、表征了包括“第一个小于C60的小富勒烯C50”、“打破了完美对称性的C60异构体”在内的一系列活泼碳簇及其相关化合物或衍生物,通过捕获碳簇反应中间体的有效途径研究了富勒烯的形成机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50多篇论文,其中半数发表在SCI二区以上刊物,包括Science、Nature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
谢素原教授围绕具有相邻五元环的新型富勒烯合成的整体成果进入国际领先行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分别为第一和第三完成人)。同时,他还延伸了富勒烯宏量合成与分离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基础,实现了富勒烯工业化生产。
主要论著
(1)“Capturing the labile fullerene[50] as C50Cl10”, Science. 2004, 304, 699-699.
(2)“Two I-h-symmetry-breaking C60 isomers stabilized by chlorination”, Nature Materials. 2008, 7, 790-794.
(3)“An entrant of smaller fullerene: C-56 captured by chlorines and aligned in linear chain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5240-15241.
(4)“Crystal structures of Saturn-like C50Cl10 and pineapple-shaped C64Cl4: Geometric implications of double- and triple-pentagon-fused chlorofullerene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5340-5343.
(5)“The stabilization of fused-pentagon fullerene molecules”, Nature Chemistry 2009, 1, 450-460.
(6)“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for monitoring the kinetics of Baeyer-Villiger Solid-State organic reactions”, J. Am. Soc. Mass Spectrom. 2009, 20, 2087-2092.
(7)“Chlorofullerenes featuring triple sequentially fused pentagons”, Nature Chemistry 2010, 2, 269-273.
(8)“C72Cl4: A Pristine Fullerene with Favorable Pentagon-Adjacent Structure”,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7102–17104.
(9)“Simple combustion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ctahydro[60]fullerene with a Non-IPR C60 cage”,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5093-15095.
(10)“Pentagon-Fused Hollow Fullerene in C78 Family Retrieved by Chlorination”,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2648-12652.
(11)“Carbon arc production of heptagon-containing fullerene 68”,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1,2,1-6.
(12)“Probing Hydrogen Bond Energies by Mass Spectrometry”, J. Am. Chem. Soc. 2013, 135, 6122-6129.
(13)“Synthesis of Long-Sought C-66 with Exohedral Stabiliz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7853-7855.
(14)“Capturing the long-sought small-bandgap endohedral fullerene Sc3N@C82 with low kieti stability”J. Am. Chem. Soc. 2015, 137, 3119-3123.
(15)“Functional Sulfur-Doped Buckybowls and Their Concave-Convex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with Fullerenes”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3047-13051.
(16)“Triangular Monometallic Cyanide Cluster Entrapped in Carbon Cage with Geometry-Dependent Molecular Magnetism”J. Am. Chem. Soc.2016, 138, 14764-14771.
(17)“Entrapping a Group-VB Transition Metal, Vanadium, within an Endohedral Metallofullerene: VxSc3-xN@I-h-C-80 (x=1, 2)”J. Am. Chem. Soc.2016, 138, 207-214.
(18)“Formation of Curvature Subunit of Carbon in Combustion”J. Am. Chem. Soc.2016, 138, 9629-9633.
(19)“Monometallic Clusterfullerene Single-Molecule Magnet Containing Strained Fused-Pentagon Stabilized by a Nearly Linear Metal Cyanide Cluster”,Angew. Chem. Int. Ed. accept.
Pentagon-fused fullerenes
荣誉记录
2021年11月18日, 中国工程院发布2021年院士名单,谢素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百千万领军人才
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4年,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
2013年5月20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12年,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
201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8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7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1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参考来源
-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谢素原 ,厦门大学, 2021-05-08
- ↑ 祝贺!福建师范大学杰出校友谢素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百度, 2021-11-18
- ↑ 谢素原会士 ,中国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