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万全庵小记(杨启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访万全庵小记》是中国当代作家杨启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访万全庵小记
早有耳闻,在遵化东北方向的小厂乡庄客村有一个庵,叫万全庵。总想到此一游,愿望今天总算实现了。
2022年8月19日,决意约同学结伴骑山地车造访万全庵。早上七点准时由遵化启程,长途跋涉,途经数十个村落,上午十点许到达小厂乡吴家沟村,我们下车与土人打听去万全庵的路径怎么走,土人对曰:“你们还得骑行五公里,看到路旁有一个指示牌,再走一大段山路,当进入庄客村就快到了。”
谢过土人继续前行。去往万全庵的路上,是一个窄小的油漆路,两旁杂草丛生,木林森森,路上行人稀少,未见车在路上行驶,除林中蝉鸣鸟叫声外,听不到有其它杂音,景色旖旎,空气清新,行走此地大有误入仙境的脱俗之感。我们沿着崎岖的山道奋力前行着,迟迟不见庵的出现,心里多少有点期盼,当攀至半山腰时,我惊奇的发现古庵之所在,大声地向同学惊呼:“你看!万全庵到啦!”
只见前方百十余米处,有一片宽阔之地,上面青砖黑瓦,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矗立在平台之上,顿时二人兴奋至极。该庵未专设山门,只是东西两边各有一个供人出入旁门,门由厚厚的红松木精制而成,门的外侧两扇门中间有两个大铜环,内侧装有两个大门插板,把门插上严丝合缝,门里门外呈暗红色。钟鼓楼分列东西两侧。往北第一殿是天王殿;第二殿是气势宏伟的大雄宝殿,两侧对联为“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牟尼珠献三摩三貌三菩提”。最后一座是玉佛殿。院内东侧是一排坐东朝西的厢房,是尼姑们的生活区,西侧是一排坐西朝东的厢房,是居士们的临时客房和活动室。环顾四野,群山抱庵,院内梵音渺渺,反复播放着《大悲咒》和《六字真言》这两首佛曲。当我们进入院内东部区域,迎面走来一位身穿黄色袍服的尼姑,看上去这位尼姑也不过四十几岁的年纪,和蔼可亲,光光的头,气色不错,双手合十低头向我们问讯“阿弥陀佛!欢迎施主光临小庵”我们也双手合十以示还礼。并说:“法师好!我们远道而来,不知庵中规矩,望多多包涵”尼姑回曰“无妨!无妨!请随意观光……”
彼此交流几句后,我们向尼姑提出中午可否在此用斋饭一事,尼姑说:“不知施主从何而来!”
我们回答:“从遵化城里慕名而来。”
“啊!真够远的,中午可以在这里用斋饭”,随后她就告诉做义工的居士说,“你们多做两个人的饭。”
然后尼姑就给我们找来两个座儿,客气的让我们坐下休息,她也随便找了一个凳子坐下来和我们聊了起来。从她的话言话语中,不难发现她十有八九是此庵中的主持,我顺口答音的问:“请问法师您是这里的主持吧!”
她点点头,说:“是的”,聊了一会儿后,她看我们也歇过劲来了,对我们说:“你们也到各殿去转转吧!听到敲钟声就到斋堂用斋。”
于是我们请了两炷香起身告辞,来到各个大殿拜佛。我们转完了,大约上午十一点一刻的样子,听到了缓缓的敲钟声,就朝斋堂走去。只见尼姑和义工们迈着款步鱼贯而入,斋堂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摆放着六个长条桌,十几个考究的小木椅,一共有十个人用斋,三个尼姑,三个义工,两个在庵搞修葺的民工,和我们俩个。虽是分餐制,但却是自助餐的模式,不够吃可放餐处自由添加。斋堂内贴着警示语“进斋禁言,倡导节约”。
今天虽然有点累,但不虚此行,收获还算颇丰,既亲近了佛祖,净化了心灵,又愉悦了身心,真实的体验了一把出家人的生活,此不亦乐乎。故写小记姑且存之,并吟小诗附后。
深山藏古庵,人似坐井观。
山腰现平台,三殿一线穿。
左右钟鼓楼,梵音绕云端。
暂抛红尘事,有幸结佛缘 [1]
作者简介
杨启军,网名湖畔听琴,号山野老农,籍贯河北省遵化市人,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