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解蔽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解除认识上的蔽塞,以求获得对“道”的认识。“解蔽”一说出自《荀子》。荀子(前313?—前238)认为,人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乃是基于人心对“道”的认识,但人心时常受到自身的好恶、欲求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片面的、狭隘的认识。要解除人心所受到的遮蔽,就需要锻炼心知“道”的能力,使心处于“虚壹而静”的状态。
引例1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xuán)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 其伦也。 (《荀子·解蔽》)) (圣人知晓心在认知上的弊病,看到心被蔽塞而带来的危害,因此不只注意欲求的一面,也不只注意厌恶的一面;不只注意起始,也不只注意终结;不只关注近处的事物,也不只关注遥远的事物;不只关注广博的方面,也不只关注浅显的方面;不只注意古代,也不只注意当下。把各种事物排列出来, 在中间确定一个标准来加以判断。这样,事物间的众多差异就不会造成片面的认识而最终扰乱事物的秩序。)
参考文献
- ↑ 中国人中国字|看中国人专属的浪漫和智慧!,搜狐,2022-10-12
-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机,搜狐,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