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紫、淺紫或綠色,高約30cm。單葉互生。花單生或簇生,花冠紫色,徑約1.8cm。漿果卵形,果皮平滑光亮。觀賞茄是以觀賞果實為主的茄科植物,單株結果可達20~30個,成熟後形成果實纍纍,紅果綠葉的奪目盆景。觀賞茄掛果B寸間長,果不易脫落,觀賞性較強,具有較高的栽培前景和經濟價值。[1]
分布
生物習性
觀賞茄性喜水, 但忌水澇,喜溫,不耐寒,要求土層深厚、保水性強。。平時保持土壤濕潤, 不要過干, 梅雨天要注意排水防澇。 盛夏氣溫高, 水分蒸發量大, 盆栽者要每天早晚各澆一遍水。
繁殖栽培
播種法繁殖。觀賞茄屬於茄科茄屬的多年生草本觀果植物。株高 40~ 50 厘米,果實初青後黃,成熟後呈鮮紅色,扁圓形,直徑 5 厘米左右,色彩鮮艷奪目,觀果期長達 2~3個月,是良好的盆栽觀果植物。
播種育苗
篩選出粒大飽滿新鮮的觀賞茄種子,經自然風乾,貯藏於陰涼乾燥的容器內,並注意防蟲蛀。觀賞茄種子發芽的溫度適宜在20℃以上,北方春播應在溫室進行。根據需要, 可提前或分批播種。[2].
上盆定植
觀賞茄盆土用疏鬆的壤土和腐葉土各半配製,用透水、透氣性好的泥瓦盆(觀果期可套美觀大方的套盆)。 上盆時盆底加少量河沙,再放入適量麻醬渣作底肥,然後填入部分培養土,栽上植株隨後把其餘的土填入,壓實, 澆1次透水。生長期隨着苗的長大, 適當換盆, 一般要換小(盆徑10厘米)、中(盆徑15厘米)、大(盆徑20厘米)盆3次。每次換盆前讓盆土干透,而後輕輕拍打盆壁周圍,鬆動後小心將植株帶土脫出。換大盆前不要動原土球, 以免傷根。其餘操作與上盆時相同。適時整形觀賞茹茄株高 15 厘米左右時打頂,使其出分枝,分枝長到 10 厘米左右再次打頂, 一般打頂 3~ 4 次,促使多分枝,株形矮壯, 即可形成高40~ 50 厘米的球形植株,這樣掛果後非常美觀。葉片長密後須摘葉, 摘除碩大、黃枯的老葉,以利通風透氣、增強光照,使葉細又厚。摘葉時發現徒長枝、過密枝、枯枝、病蟲枝也應剪除,使株形優美。
水肥管理
觀賞茄喜溫暖,喜陽光,應經常擺放在通風向陽處。霜降後入室或入塑料大棚,仍要放在向陽處。冬季濕度大一些,溫度在5~ 10℃,可延長觀果期。澆水原則是見干見濕, 以澆透不澆漏為宜。 春季和初夏澆水次數少一些,2~3天 1 次, 盛夏可多些,每天 1~ 2 次, 秋冬逐漸減少。 施肥以薄肥勤施為好,忌用濃肥。 春、 秋、初夏,15 天澆 1 次稀薄腐熟的肥水或施少量磷酸二氫鉀, 盛夏和冬天停止施肥。
園林用途
觀賞茄果實小巧鮮艷,適於盆栽觀賞或庭院栽植。
生物習性
觀賞茄性喜水, 但忌水澇,喜溫,不耐寒,要求土層深厚、保水性強。。平時保持土壤濕潤, 不要過干, 梅雨天要注意排水防澇。 盛夏氣溫高, 水分蒸發量大, 盆栽者要每天早晚各澆一遍水。
觀賞茄有哪些類型和特點
近年來,國際上流行觀賞蔬菜,國內剛剛起步,尚為稀特品種。觀賞茄作為觀賞蔬菜的一種,可春節觀果、切花或用碟盛擺於桌上,甚至盆栽於室內用作觀賞,因其聚五彩繽紛的色彩於一身,集食用和觀賞於一體,婀娜多姿,相映生輝,惹人喜愛,不僅是中高檔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更是深具潛力的觀賞佳品,給人帶來一種新奇的樂趣,深受人們的喜愛。觀賞茄一般屬於觀果觀花類,如五角茄、觀賞茄、乳茄(又名牛頭茄、五指茄、黃金果、五福茄、五代同堂)、金果茄、金銀茄、觀賞蛋茄、小丸茄子等,表皮顏色有紫黑、白、紫紅、大紅等,有的品種果色初為銀白,成熟後逐漸轉為金黃,因此整株看起來似懸金掛銀。果實形狀有雞蛋形、五指形、圓球形等。體態小巧,株高30-40厘米,株冠25-50厘米,果長4-6厘米,直徑3-4.5厘米,重10-45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