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牛皮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藏牛皮消(学名:Cynanchum saccatum)是萝藦科鹅绒藤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500米至2,7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地灌木丛中或潮湿草地等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1]
- 中文名 :西藏牛皮消
- 拉丁学名: Cynanchum saccatum W. T . Wang et Tsiang et P. T . Li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 目:捩花目
- 科:萝藦科
- 亚 科:马利筋亚科
- 族:马利筋族
- 属:鹅绒藤属
- 分布区域: 西藏、四川、云南
- 组:牛皮消组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500-2700米山地灌木丛中、潮湿草地等处。
分布范围
产于西藏昌都、四川和云南。
形态特征
草质缠绕藤本;茎干后中空,具一行疏长柔毛,后变光滑无毛。叶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11厘米,宽2-7厘米,叶面被微硬毛,叶背沿叶脉被短柔毛,顶端短渐尖,基部耳状,耳部浑圆,内缘并行或略内弯;叶柄长3-5厘米,上面具沟槽,被微柔毛,顶端具多数丛生腺体,叶柄内有时具小形叶片。聚伞花序假伞形状,生于叶柄间,单生至多个;总花梗长5-15厘米,花梗长1-2厘米,均被微柔毛;小苞片线状披针形,具缘毛,长约2毫米,花萼裂片披针形,渐尖,长约4.5毫米,宽1.7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内面无毛,基部湾缺处具5枚腺体;花冠紫红色,辐状,5深裂,直径约1.2厘米,裂片三角状长圆形,顶端钝,长7-8毫米,宽2-3毫米,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疏长柔毛;雄蕊上的副花冠裂片长圆形,不及花冠之半长,基部肉质,向顶端呈膜质,顶端钝,远较合蕊柱为长,内面中部具肉质的舌状片;花药近方形,顶端具小形的阔卵状药膜片;花粉块卵珠状,顶部以下着生,较阔菱形的着粉腺略大;柱头圆锥状,2裂。蓇葖通常单生,圆锥状披针形,向端部渐尖,长8厘米,直径1厘米,外果皮无毛,具条纹;种子卵形,基部浑圆或波状,顶端截形,长6毫米,直径3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2.5厘米。花期6-8月,果期8-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