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花葉病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瓜花葉病毒
西瓜花葉病毒病病株呈系統花葉症狀。頂部葉片現濃淡相間的花葉,病葉變得窄小即小葉,或皺縮畸形。輕病株尚結瓜,但瓜小,發病重是結瓜少或不結瓜,植株萎縮,莖變短,新生莖蔓纖細扭曲,花器發育不良,難於座瓜。[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瓜花葉病毒病
外文名:Watermelon mosaic virus
症 狀:病葉變得窄小即小葉,或皺縮畸形
病 原:西瓜花葉病毒
傳播途徑:主要由病毒汁液摩擦接種傳播
病原形態特徵
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virus.稱黃瓜綠斑花葉病毒,病毒粒體杆狀,粒子大小300×18納米,超薄切片觀察,細胞中病毒粒子排列成結晶形內含體,鈍化溫度80~90℃,10分鐘,稀釋限點1000000倍,體外保毒期1年以上。可經汁液摩擦、土壤傳播,體外存活期數月至1年,除侵染黃瓜外,還可侵染西瓜、瓠瓜及甜瓜。該病毒在黃瓜上有兩個變種,即綠斑花葉病和黃斑花葉病。
浸染循環
該病以種傳、土傳和接觸性傳染為主要途徑。可以隨種子或流水遠距離傳播,隨農事操作在田間傳播,病毒在種子或土壤內可存活1年以上。常溫下病毒侵染力可保持數月,在0℃可保持數年。遇有適宜的條件即可進行初侵染,種皮上的病毒可傳到子葉上,21天後致幼嫩葉片顯症。此外,該病毒很容易通過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塊及病毒汁液借風雨或農事操作傳毒,進行多次再侵染,田間遇有暴風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葉摩擦或鋤地時造成的傷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徑,田間或棚室高溫發病重。
傳播媒介
桃蚜(Myzuspersicae)和棉蚜(Aphisgossypi)i(Inouyeetal.,1967a),黃瓜葉甲蟲不傳毒(Nagaietal.,1974),帶病殘留物可經土壤傳播至根部(Inouyeetal.,1967b;Nagaietal.,1974),但可以通過溴化甲烷對土壤進行熏蒸而防止病毒的侵染(Inouyeetal.,1967c);植物之間的接觸能進行傳毒。
種子傳毒
在黃瓜上,種子豐收後一個月種子傳毒效率為8%,保存5個月則下降至1%seed(vanKoot&vanDorst,1959)。種傳也出現在bottlegourd中,在西瓜中高達5%,雖然病毒在種子中不能檢測到(Komuroetal.,1971;Nagaietal.,1974)。種子污染大多是外部因素引起的,並可以通過乾熱處理(70℃處理3天)減輕種子傳毒而不影響種子的發芽率(Fletcheretal.,1969;Nagaietal.,1974)。
菟絲子傳毒
黃瓜綠色斑駁花葉病毒可以經Cuscutasubinclusa,啤酒花菟絲子(C.lupuliformis)和C.campestris傳毒(Schmelzer,1956),
發病規律
西瓜花葉病毒主要通過機械摩擦傳播,種子也可帶毒,但帶毒率低,也可由桃蚜、棉蚜進行非持久性傳播。高溫、強光照、乾旱是發病的主要條件。生長期管理粗放、缺肥或與瓜類作物鄰作,或遇持續高溫,發病嚴重。蚜蟲發生數量大,發病嚴重。[2]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穫後,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選用無病毒種子,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
(3)高畦栽培,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毒能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5)避免在陰雨天氣進行農事操作,進行農事操作時,要小心、謹慎,不要使病健株碰撞、摩擦;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毒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防治,並病葉、病株,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生石灰。
(6)殺滅蚜蟲和菟絲子等雜草。
(7)嚴格檢疫,嚴禁疫區瓜類種子及瓜類果實對異地調運。
二、物理防治
在常發病地區或田塊,種子經70℃處理72小時可殺死毒源。
三、生物防治
發病初期噴施:
0.5%菇類蛋白多糖(抗毒豐)水劑300倍液
8%寧南黴素(菌克毒克)200倍液
1.5%植病靈Ⅱ號乳劑1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四、化學防治
(1)種子殺毒:
使用脫毒劑1號或2號處理種子,或用種子重量0.5%的35%種衣劑4號拌種
也可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2~3次後晾乾備用或催芽播種。
(2)土壤熏蒸:
用溴化甲烷對土壤進行熏蒸,防止土壤傳毒和防止病毒的侵染。
(3)防治病毒用藥:
1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3]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