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山楹联之美(一叶知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山楹联之美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西山楹联之美》中国当代作家一叶知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西山楹联之美

西山摩崖石刻举不胜举,尤以楹联更佳。这些楹联用词精妙,对仗工整,是西山文化的一支奇葩。

要说西山意味深长、文辞隽永之联句,当荐西山洗石庵90字长联,乃民国孔文轩、邹鲁两人合作。1921年10月孙中山和同伴游览西山,宴席上,孔文轩出一上联云:

“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

并戏言若众人应答不出下联则不得开宴。孙中山的秘书邹鲁略经思考,从容应答出下联:

“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

孔文轩的上联写的是桂平的形胜,将桂平优越的地理描绘得淋漓尽致;邹鲁所作下联写的则是西山的名胜景点,寥寥几十字,将桂平的主要名胜及历代发端于桂平的重要史事勾勒无遗。孔文轩的上联与邹鲁所作下联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对仗工整,堪称珠联璧合的佳作,天衣无缝。此联非常精辟地点出桂平、西山名胜的特色、神韵,让人们从空间上、时间上做大跨步的延伸飞跃,从而极大地丰富深化了西山的景观美。

另外,清光绪年间浔州知府李宗庚作洗石庵门柱联云:

天竺俯江流,到眼晴岚归爽气;

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

天竺”一般是指印度佛国,此时作者借“西山”比拟之。此联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深层次描绘出浔州和西山烟岚云雾之美景。下联“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这句将景观外的哲理、意蕴、神韵进行深化。“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这“物”中之“道”,这“像”中之“味”,我们知否?对于大多游览者来说,可说知之甚少。此联堪称“澄怀味像”之佳作。作联者从眼前的奇石引发哲理情思,腾越千古,神游天地,同于大道。

再如,龙华寺门石柱联: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所得,满泉乳水满灵山。

对联饱含哲理,在佛子心中,佛性遍满虚空,尘世外的事情与已无关,但看到世间却是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下联又从胸中无所得,借喻经乳泉水的浸润洗礼,佛子却得到满山的灵气。对联意蕴深厚,富有哲理,文词雅韵,遒逸婉润,佛子从空无到满得,词语充满禅机,意趣极佳。这些妙趣横生的楹联为游人增添了无穷的快乐。

这里不防再举一例。在中山飞阁两旁的石柱上刻着清魏笃所撰写的名联:

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

思灵观夕照,万家烟火晚炊时。

这副对联非常有意思,它以“访”吏隐,追踪溯源,半生功名利禄就如梦一样,过眼云烟。下联又以“观”夕照,看世界是如此繁华兴盛。以小我与万家烟火这个大千世界相比较,你还有什么得失不能看透呢。此联是小与大、时空拓展的佳例。细品此联,登阁眺望,浔州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文之魂当属历载文人墨客名流,游踪不绝,与佛浮尘。

现在游西山之人大多心浮气躁,满足耳目之乐,太匆匆,又太狭隘。这实在有负于风姿万千,魅力无限的西山人文景观。俗话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你何不借文人们的锦心慧眼,眼纳百景,胸汇万状,吞吐古今,酌饮西山石刻、楹联文化之精华,神游物外。

西山摩崖石刻、楹联,是西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西山悠久历史的见证。这些摩崖石刻题刻者,涉及到社会的各阶层,上至帝王将相、各级官员、文人雅士;下至从戎军人、游子侠客等。他们在游览西山之时,受到大自然奇观的激发,或抒情,或记游,或歌咏,或对联。

从内容上看,有点景题名,有抒情言志,有叙事记游,有因景寓意,有长篇佛经;从书法艺术上看,有端庄严肃,有飘逸洒脱,有刚劲挺拔,有纤秀俊逸;就书体而论,楷、草、隶、篆诸体兼备。

这些摩崖石刻既是文人们对西山独特的审美发现,又是文人们内心世界独特体验的情感结晶。既是抒情言志的物质载体,又是文人们展示乐观主义豪情和潇洒浪漫气度的平台。文人笔下的西山,既是大笔濡染、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水,又是钟灵毓秀,湖光山色,美轮美奂

西山被赋予了许多人文内涵意蕴,为西山留下弥足珍贵文化宝藏,是敞开在西山的一部石刻、楹联史书,与西山的美同在。朋友,游览西山,赏景的同时,请你别忘了欣赏西山的石刻与楹联。

[1]

作者简介

一叶知秋,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