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褐雲瑪瑙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褐雲瑪瑙螺 學名:Achattna fulica Ferussac 類屬:柄眼目,瑪瑙螺科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或橢圓形,貝殼為右旋式,有石灰質稍厚外殼,殼高130mm,寬54mm,是我國最大的一種蝸牛,具6.6—8個螺層,各螺層增長緩慢,螺旋部圓錐形,體螺層膨大,其高為殼高的3/4左右;殼頂尖,縫合線深;殼面黃色,帶焦褐色霧狀花紋,胚殼呈玉白色,其餘螺層具斷續的棕色條紋,生長線粗而明顯,殼內藍白色或淺紫色,體螺層上的螺紋不明顯,中部各螺層的螺紋與生長線交錯; 殼口卵圓形,口緣完整簡單,外唇薄且鋒利,易碎;內唇貼覆在體螺層上,形成「S」形藍白色胼胝部;軸緣外折;無臍孔,足部肌肉發達,背面暗棕黑色,粘液無色。卵圓形,白色。[1]

發生規律

在南方一般是在3月初,出土活動,喜溫暖的環境,但可通過休眠在氣溫低的地方或不利條時,其分泌1種和殼口同大、同形的乳白色不透明的粘液膜,用以封閉殼口。將卵產在淺土層中。其有趨光性,夜間爬出活動,取食,白天喜歡棲息在雜草、樹木蔥鬱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或腐殖質豐富、疏鬆的土壤中或躲在葉子背面進行休眠。雨後天氣晴朗可終日活動,氣溫17—24℃適其生活。雌雄異體。經30天孵化。遇到不利的生存條件時,很快進入休眠狀態一直可休眠生存幾年。天氣乾旱時可入土深150毫米,冬眠時入土深150毫米。[2]

分布與危害

鳳仙花褐雲瑪瑙螺學名Achattna fulica Ferussac,異名A.couroupa Lesson、A.fulica TIyon,柄眼目,瑪瑙螺科,別名非洲蝸牛。原產東非沿海岸等地區,在19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海南、台灣等地。寄主有鳳仙花等多種花卉及蔬菜、果樹。

屬雜食性害蟲,幼螺多為腐食性,為害寄主的葉片,嚴重時截斷嫩莖、嫩芽,最後造成缺苗斷壟或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嚴格進行檢疫,從疫區向北方調運菜苗、花卉、苗木等植物以及包裝箱等要仔細檢疫,一經發現要進行滅害處理。

(2)根據其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

(3)可幼螺期撒砷酸鈣與石灰粉各1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