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容简介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
作者简介
七堇年真名赵勤。生于单亲家庭。自幼由母亲管教严厉。以致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中学时代因为虚荣心接触过吉他,爵士鼓和电影的些许皮毛,后来发现唯一收获是借以走入表达这个世界的途径。曾经的理想有做漫画家和拍电影,至今仍耿耿于怀。成长中遇到很多的可贵,开始念念不忘要去祭奠那些人和事,于是找到成本最为廉价的表达形式,即写作,去防止自己向时光和记忆倒戈。曾经以《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文获新概念一等奖。正以在回忆和幻想之间流盼的浮躁姿态,向死而生。
原文摘录
·少年时的心性浮躁激烈。今日思之尤觉得羞愧,才逐渐知晓,生活,或者毋宁说命运,这种我们向来投以抱怨或者不屑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里给予了我们如此庞大的福祉与原谅。只是我们紧紧抓住一些痛,忘记告诫自己要感到幸福。你知道,在过去我们因为对生活有苛求和怨恨而拿自己的亲人刻薄相待的日子,是多么可悲。 我曾欲向你说起这些年的孤立生活。但是它们太过平淡无奇,似静水深一般缓缓推进,没有波澜。目睹自己在光阴中沦陷却束手无策,的确是件残酷的事。夜深之时,时常怀念起过去肆意的少年时代。彼时临考前,已经习惯坐在书房认真看书,每至九时,手边的电话便会响起来。你总是关切我一番,督我进步。可惜,这样的好事,一去不复返。 此夜此时,我执笔书写,细细思忆,发现那些已涣散的旧事,仍静静晾在那里,甚好。 ......看看看,我真不该再提。这都是过去的旧话了。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因我不愿做个留恋的人,所以一直未与你联系。你多半不会相信,我甚为想念你。这五年的时光如此迅疾。我已渐渐活得有所担当,甚为平静欣慰。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的寂灭。可曾知道因了这遥远,我的成长才有所附丽。若有日能与你执手听风吟,我反而不能确认这幸福。 但我依然暗自期望,何日,何地,我才能与昔日重聚,并致你一束开得浓盛的山茶。因了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你总是这般美好,并且充满了朴素的希望。在你的衣襟上,浸染着我整个少年时代的芬芳。 ·那些不懂事的年生,彼此都没有错,只是有些事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既然无知,就应该被原谅。曾有彼时,当我与你愉快地在暮春的郊外散步,或是在楸树下的长椅上彻夜倾谈的时候,我同时感到了恐惧与幸福。你必定知道,我恐惧什么。我知道我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因为这样桎梏彼此...
书评
正如大部分80后写手的作品一样,《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一本不值得细细阅读的书。对七堇年这个写手不是很熟悉,基本上只要跟郭敬明扯上关系的人都不会有好的评价。明显模仿安妮宝贝的痕迹,虽然我挺喜欢安妮,但一人足矣。 看到豆瓣的人评论,为什么80后的人写的文字都是一个模式:华丽的堆彻、空洞的内容,无病呻吟。 何必对他们要求这么高呢?我从来不奢望十几二十岁的孩子能写出有深度的文字,老师学者们也不,所以只要文笔有点优美的就能拿高分、当小作家。 (高一的时候我也爱模仿安妮宝贝,后来被自己写的东西恶心到了,高三回复简洁路线,从此作文成绩一落千丈。= =)
这些80后的写手们,大部分其实都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他们一边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叛逆,一边又兢兢业业地走在老师家长为他们铺设的大路上。他们所谓的烦恼,是考清华还是考北大。考上重点大学,出书出名,然后回顾自己被荒废掉的青春,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如何残害他们,殊不知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培养出他们这样的作者。 他们常常说,别无选择。 可是真的没有选择吗? 高三对我而言,就是和失眠与班主任做斗争、想出各种理由不交作业、在课室最后一排偷偷睡觉看漫画、逃避晚自习,当收到普通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几乎是欣喜若狂。 你不可能要求有一个美好自由的高中生活,同时又要保证自己能考上清华北大。你只能选择其中一样。你可以选择做被人追捧漫骂的写手,也可以选择做默默无闻的读者,一边翻阅《岛》一边不屑喃喃道“好假好矫情”。 其实一切都是有选择,只是有些事情不在你的选择范围内。
他们喜欢描写离别与死亡,但他们真的懂得吗? 初中时,一个女生的爸爸在她四岁的时候就离开她和妈妈,一个女生的爸爸在初一时去世,然而明媚的笑容未从她们的脸上消失过。 死亡与离别不是让我们沉溺在忧伤中,而是要学会珍惜还活着的人。 可是他们宁愿离家出走,宁愿自寻短见,也不肯开心见诚地和父母谈一谈。他们总是抱怨父母不了解自己,但他们何曾体谅过父母的感受? 或许这就是我喜欢落落的原因,在她的文字里,看不到对青春、对父母的叛逆,看不到故作深奥的人生真谛,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父母有着80后中罕见的体贴与谅解。 追求个性自由不一定要愤世嫉俗,我但愿世间的父母都爱他们的子女,子女们都爱他们的父母。
这些80后写手想必都不是御宅族,否则他们怎么会一昧强调个人的“孤独”,毕竟早在《EVA》就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不能互相了解的。现在还提这个,不会有点过时吗? 亦舒说,在朋友口渴之际倒杯水给她,也是很大的功德了。 我不敢奢望朋友们能了解自己,只要她们不嫌弃我古怪的脾气便觉幸运。 最近妈妈得病的事,许多话不能对家人说,想向朋友倾诉,又害怕她们会厌烦。然而,珍9点下班饭还没吃就先陪我聊了半小时。班长对我说,你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来,我在听。 我何其幸运,能遇到你们,宽容我的一切任性与怪僻。
妈妈的事情让我思考了许多,厌倦了所有人同情可怜的目光,厌倦了姥姥的怨天尤人,我已经不在乎妈妈的病是否能痊愈,不管她变成什么样,我都会爱她,我愿意照顾她一辈子。 或许,爱就是在互相拖欠的过程中产生的,上辈子你养育了我,下辈子就轮到我来照顾你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