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垦的处女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被开垦的处女地》制片地区: 苏联,制片成本: 2500000,拍摄地点: 苏联,拍摄日期: 1938,导 演: 爱德华。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苏联影片《普通一兵》就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厂于1949年承制完成的[1],这部影片的成功译制也彻底结束了中国观众只能观看外国原版片的历史[2]。
剧情
一九三○年,苏维埃全国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达维多夫奉命来到顿河地区,组织那里的农民建立集体农庄。在与旧势力的反复斗争中,格列妙奇村的集体农庄终于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逐步得到了稳固和发展,使原本贫苦的农民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上建设起自己的新家园。
影片表现了农村的集体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农村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发展、变化和斗争。旧事物尚未完全死亡,但已无力抑制人们意识中由新事物引发的新思想的幼芽,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农民群众精确的性格,可以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细节,人们富于特色的言谈举止和服装,以及细致的心理活动,同时可以看到哥萨克村的居民在生活大转折时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原著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在影片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影片花絮
主人公达维多夫的扮演者是值得称道的,他给人一种善良,有文化,温文尔雅的印象,因此使影片的集体化主题,没有成为残酷的阶级斗争的主题,而成为建设富有人情味的新生活的主题。达维多夫体现了道德标准和人的理想。他使人们对这部建立集体农庄而进行斗争的影片·感到亲切。但扮演达维多夫的演员对主人公的塑造不够理想,从他所创造的人物身上感受不到作为受过锻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代表所应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力量。
一九三○年,苏维埃全国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达维多夫奉命来到顿河地区,组织那里的农民建立集体农庄。在与旧势力的反复斗争中,格列妙奇村的集体农庄终于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逐步得到了稳固和发展,使原本贫苦的农民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上建设起自己的新家园。
译制片
译制片最早叫“翻版片”,又叫“翻译片”。广义的译制片就是指将原版影片的对白或解说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以该种语言配音混录或叠加字幕后的影片。狭义的译制片单纯指的是配音混录后的影片。配音译制片制作时,先将原版影片的对白译成另一种需要的语言;再由配音演员按照原版片画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真的语调、口型,录成一条对白声带;然后与原版片的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录成为一条完整的译制声带,用以印制供放映用的拷贝。
视频
被开垦的处女地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央电视台电视译制片目录(1979—2001) ,搜狐,2021-02-14
- ↑ 译史||打开国门,中国人通过电视译制片看世界,搜狐,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