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被冤枉了幾百年的潘仁美 竟是在替他背黑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被冤枉了幾百年的潘仁美 竟是在替他背黑鍋?小時候,看電視劇《楊家將》,最恨的就是潘仁美。他不僅陷害老令公楊繼業,同時還殺害了我們最喜歡的楊七郎和楊三郎。[1]

然而電視劇只是藝術作品,是在民間傳說基礎上進行加工改編而成的,真實性極低。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潘仁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真的是一個大奸大惡之徒麼?他又是在替誰背黑鍋呢?

民間傳說中的潘仁美,其原型是宋朝開國名將——潘美。這個歷史上真實的潘美可與藝術作品中的完全不同,他是一個驍勇善戰且正直廉潔的宋朝開國名將。他被小說中描繪成一個無惡不作的大奸臣,實在是比竇娥還冤!

潘美在宋朝開國初年,戰功赫赫,是一位開國名將,而且其廉政愛民,為人正直,是一名難得的清廉之臣。公元970年,潘美以火攻奇計成功攻克廣州滅亡南漢。公元974年,潘美率軍進攻北漢,屢戰屢勝,平定北漢,因功勞甚大而被封為韓國公。

《楊家將》中的主角老令公楊繼業,其歷史原型為潘美同時期的楊業。楊業原為北漢將領,在趙匡胤攻滅北漢時歸降,成為宋朝將領,因作戰勇猛,在民間被稱為「楊無敵」。他與潘美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多瓜葛,更不存在演義中的潘仁美處處設計陷害,矛盾不斷的情形。不過要說楊業之死確實與潘美有關係,這也導致潘美在歷史上留下了罵名。

公元982年,遼主耶律賢病逝,新即位遼聖宗耶律隆緒才12歲。宋太宗趙光義認為遼主年幼,決定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派出了三路大軍進攻,其中西路軍主帥為潘美,副帥為楊業,但趙光義同時派出了太監王侁作為潘美的監軍(請注意這個人)。

作戰開始後,潘美的西路軍作戰順利,攻下了寰州、朔州、雲州、應州,然而本被寄予厚望的東路軍曹彬卻輕敵冒進大敗而回。於是趙光義命令各路人馬全部後撤,但同時命令潘美和楊業的軍隊掩護這四個州的百姓後撤。

這時候遼軍已經一路直下奔宋軍而來,而潘美的西路軍卻要掩護百姓緩慢後撤,這勢必會讓軍隊直面衝鋒而下的遼軍,必定損傷慘重。於是楊業提出暫避遼軍的鋒芒,不直面遼軍而是設置伏擊。但監軍王侁卻堅決反對,還諷刺楊業畏縮不戰,必定心懷二心,堅決要求楊業直面遼軍進攻。

楊業畢竟是北漢降將,本就受趙光義猜疑,無奈之下只能同意衝鋒。臨行前楊業要求潘美在陳家谷設伏,他將遼軍引至此地。但當楊業真的將遼軍引至陳家谷時,卻並沒有發現伏擊的軍隊,最終他因為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在遼營中絕食三天而死。

以上就是後世小說家編寫的《楊家將》的故事依據之一,而潘美就是因為對楊業見死不救才被活活的寫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臣。但是這真的是潘美的錯麼?

在當時的作戰局面中,表面上看上去潘美是主帥,卻對楊業見死不救,明知其有危險卻不設法援助而是自己回朝,但其背後的真相卻並不是這麼簡單。潘美想救楊業,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與宋朝的軍事制度有直接的關係。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宋皇帝。由於大唐末年藩鎮割據現場嚴重,直接導致了唐朝的滅亡,而五代十國中軍閥混戰朝代更迭的原因也是軍隊將領權勢過大引起,於是趙匡胤對於武將手中的權利深深忌憚。經過「杯酒釋兵權」之後,整個宋朝對於武將限制重重,重文輕武之風十分嚴重。

宋朝的軍事制度簡單來說主要由樞密院和三衙構成。樞密院是全國最高的軍政管理機構,掌管軍隊調動之權,卻沒有軍隊的指揮權。而三衙是宋朝最高的軍隊統領機構,對軍隊有指揮權,卻沒有調動的權利。而在實際作戰時,每支軍隊的將領都是皇帝臨時委派,並不對士兵長期指揮。

更為嚴重的是,宋朝對每支軍隊都會派出監軍。所謂監軍其實就是皇帝指派的太監,相當於欽差大臣,沒有指揮權,卻有極大的監督權,能與統帥相庭抗禮,甚至還有權處死有不軌之心的統帥。可以說監軍的權力甚至超過了統帥。

根據史料中的記載,潘美與楊業並不存在什麼直接的利益衝突。實際情況也應該是這樣,楊業是北漢降將,對於很早就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打下大宋江山的潘美根本夠不成任何威脅。因此,演義中的潘美心懷嫉妒蓄意殺害楊業之事純屬子虛烏有。

而在那場戰役中,潘美其實和楊業的作戰理念是一樣的,只是監軍王侁的態度讓潘美深深忌憚。監軍王侁堅持讓楊業出戰,並且在其出征後因為急着回朝爭功而提前撤兵,以致於楊業戰死當場。潘美對此即使再有異議卻也無法違抗,北宋歷史上統兵之帥被監軍太監逼死或陷害之死的事也常有發生。

因此,潘美對於楊業的戰死完全是無能為力的。他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楊業去送死,卻毫無辦法。並且此事之後,潘美被趙光義降職調任,後鬱鬱而終,完全不是小人得志的故事,而是在宋朝的軍事制度下,武將們鬱郁不得志的真實寫照。

因此,潘美是實打實的當了一回背鍋俠,他是替大宋的皇帝背的鍋,是替宋朝重文輕武的軍事制度背的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