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血雀

中文学名:血雀
拉丁学名:Carpodacus sipahi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亚目:鸣禽亚目
科:雀科
属: 朱雀属
种:血雀
命名者及年代:Hodgson,1836
英文名称: Scarlet Finch

血雀[1](学名:Haematospiza sipahi):体长18.5厘米,嘴厚重,雄鸟颜色极其醒目,全身猩红一色,飞羽偏黑而羽缘红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下体灰,具偏深色的杂斑,腰黄。血雀雄鸟一身艳红热烈而火辣,在大自然界中极为稀有,加上可爱的身体,成为大自然界的宠儿,这种如鲜血浇筑的小型雀鸟数量非常稀少,显得更加神秘珍贵,一旦出现美丽就让人震撼。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特征

雄性成鸟:眼先、嘴基线和眼周紫红色;尾及翅黑褐色,具红色羽缘;尾下覆羽暗,具宽的红色尖端;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色,具红色先端,其余体羽大都鲜深红色,而头和颈羽基部白色,其他部分羽基灰色;翼下覆羽和腋羽深灰色。

雌性成鸟:上体从头至背,包括翼上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大都暗褐色,各羽具宽的橄榄绿色羽缘,而头羽最鲜亮;腰和短的尾上覆羽鲜黄色;尾羽褐色,外侧尾羽具暗橄榄色外缘;眼先、眼肉淡橄榄黄色,耳羽暗褐,沾橄榄黄,并具白色轴纹;颊橄榄黄色;喉灰白,沾橄榄黄色,羽中央具斑点;下体余部灰色,羽中央多少具暗色斑,呈鳞片状尾下覆羽白色,沾橄榄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发灰,亦沾橄榄黄色。

雄性幼鸟:大体似雌鸟,但腰羽呈桔色,上体多桔红而非黄绿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腿和脚褐色[2]

习性

留鸟,性好群居,常由5-6只个体组成小群,也见单个活动者。性胆怯,善藏匿,也到林缘和林下灌木上活动和觅食,很少下到地上。频繁地在树冠间飞翔,飞行迅速有力。

叫声是一种宏亮悦耳的“too-eee”或“pleeau”声,以及一种“kwee-i-iu”或“chew-we-auh”声。其歌声是一种清晰柔合的“par-ree-reeeeeee”旋律,鸣声为清晰似流水[3]。 食性属于杂食性的,食物中植物、动物均有,主要以松树和其他树木种子、草子包括球果、浆果、植物种子和各种昆虫及其幼虫。

栖息环境

血雀属于山区森林鸟类,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米左右,喜针叶林或亚热带山地林。通常于林间空隙或林缘地带喜栖于松杉林、林缘的小乔木和山坡稀树灌丛中。在云南高丽贡山可达3000米以上,在西藏聂拉木可达4000米,有垂直迁徙现象。冬季常游荡到低海拔地区,但不到平原。此鸟喜栖松杉林、郁林林缘的小乔木上和山坡稀树灌丛中。

繁殖

血雀在西南山地繁殖。巢筑于松林外缘的松枝上。巢大而厚呈杯状,外壁由细枝和粗枝编成,内层为树枝和植物纤维,巢内垫以兽毛。卵底色浅蓝,上有鲜褐色和紫褐色点斑和线条。卵的大小为22-25毫米×17-18毫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及印度支那北部,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南部(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 腾冲几大塘、 景东、 磨刀河)、 西藏(聂拉木, 错那县勒)。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该物种被列为三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视频

血雀火神鸟

参考资料

  1. 血雀,鸟网,2019-10-15
  2. 血雀特征,搜狐,2019-02-15
  3. 血雀习性,快资讯,2020-01-18
  4.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单学习网,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