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虚拟社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虚拟社群

中文名:虚拟社群

外文名:virtual community

用途:交友、娱乐

含义:在网络上网友交友聊天的地方

虚拟社群,是在网络上网友交友聊天的地方。[1]

社区概念

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人们生存与活动的“另类空间”,必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虚拟社区”这一理论命题,表现了它是人们在网际网络上实现社会互动的社会生活单位与空间。这种以因特网上的某一网站、电子邮件或新闻组为中介进行对话和交流而建立起来的空间环境,是因为人们借助于社会学关于社区的研究,并结合网络自身的特性作出判断,从而把它命名为“虚拟社区”。

对于这一新生的事物与社会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虽已展开研究,但对“虚拟社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似乎还缺少经验材料的支持。约翰·哈格尔三世(JohnHagelⅢ)和阿瑟·阿姆斯特朗(ArthurG.Armstrong)在他们的《网络利益》一书中首先把虚拟社区的虚拟性加以突出,然后他们认为,所谓“虚拟社区”,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认为,它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这种观点的核心在于:虚拟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他们可以借助网络,与想法相似的陌生人分享一种社区的感觉。而与这种观点相似的是埃瑟·戴森。她在其《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一书中首先承认网络世界里存在着社区的前提下认为,“在网上的世界里,一个社区意味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一个单位”。

在国内,有学者认为,虚拟社区是主题定位明确、居民与社区间有极大的互动性、居民之间频繁交流、社区性质与信息资料相平衡的网上虚拟世界。还有人认为,虚拟社区是网络建设者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为网民提供网上交往的空间,一般是利用BBS、邮件列表或新闻组、万维网网站、及实时聊天等网络传播方式为媒介,为网民提供一个对话、交流及交往服务的网上环境。如此等等。

上述关于虚拟社区的界定尽管表述各异,但其共性之处在于:一是肯定虚拟社区是客观存在的。认为它是人们依靠网络技术围绕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的空间场所。二是认同虚拟社区是人们互动行为的产物和结果。三是认为虚拟社区能够提供满足现实世界人们“另类需要”的服务,并孕育出新的人际关系、拓展了人类新的生存与生活空间。由此,我们认为,虚拟社区的基本含义是: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通过网上社会互动满足自身需要而构筑的新型的生存与生活空间。

社区的特质

所谓虚拟社区的特质是指虚拟社区本身具有的、不同于现实社区的基本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的产生,是由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开放性、互联性等等决定的。

虚拟社区的虚拟性

由于虚拟社区得以形成的基础性平台只是一种虚拟的网络空间,也没有明确的地域观念,社区成员的互动是以电子交互方式实现。因此,虚拟性成为虚拟社区与人类现实的以聚落作为自己依托或物质载体的社区之间的重要区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社区又被称之为“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是从英文Virtual Community翻译而来的。我们曾经说过,网络是一种“真实”,网上社区也是真实的。正如人们在此可以获取信息、广泛交流、甚至购物、交易、娱乐一样。全世界都较为普遍地用“Virtual Reality”来描述网络给我们营造的新空间,即“虚拟现实”。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比如,飞行模拟。这是最复杂和使用时间最久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虽然这种技术早已有之,但这种技术却因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而与现实社会在不同层面上有机结合,而且还赋予了这种技术以全新的社会意义。

正是由于虚拟现实容许我们“亲身”体验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因而人们从“虚拟现实”的技术领悟到“虚拟社会”和“虚拟社区”的观念与意义。但虚拟社区不仅仅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亲身体验”,而是同时能够延伸和实现现实社会人们工作与生活,如网上购物、电子邮件、聊天、参加讨论、游戏、网上阅读、网上政治投票等等。所以,网上社区既可以孕育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友谊,并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与社会精神,又能丰富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扩大人际互动的空间。因此,除了虚拟社区位于广大的电子空间前沿这个事实以外,它并非如中国文化中的“虚拟”即“虚假”的含义。同时,人们之所以突出虚拟社区的虚拟性,在于它是对现实社会的模拟与延伸,在于它提供了人类工作与生活的“另类空间”。

虚拟社区的开放性

虚拟社区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是因为它具有把世界“一网打尽”的能力。在横向上,国家间、地区间的距离因虚拟社区的互联而不复存在;在纵向上,历史、种族、信仰将被逐渐淡化;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实时地、“面对面”地互动。这不仅减少了人际交往和信息获取的成本,也延伸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因此,虚拟社区的跨地域性,是它与现实社区最重要区别之一。

虚拟社区跨地域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入社区的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二是指虚拟社区自身形态不具备区位性特征,人们能够从虚拟社区进入整个网络世界。

我们知道现实社区通常强调地域环境的影响,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规模的大小,社区的分类往往以所处的地域为依据。在现实社会中,社区居民有明显的共居地,一个人很难同属于几个不同区域的社区(这里仅指地域上的社区)。所以,现实社区实际上是居住在同一地域内的人们依据共同的生存需要,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共同的利益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发生互动而形成的地域性“共同体”。

虚拟社区则不然,其存在“空间”是无型的,而且还跨越了地理上的限制。走进网络世界里的人们,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身居”何处都不影响社区的构成;而影响社区构成的是人群、人对社区的感情、对社区中人的认同等等。虚拟社区并非一种空间组织形态,而是一种社会实存。其成员可能散布于世界各地,一个人也可以超越空间的障碍生活在好几个网上社区里。但这并不是说虚拟社区就没有边疆,而是它的电子边疆有别于现实社区的地域观念,或者说改变了现实社区的地缘关系结构。虚拟社区尽管不如现实的物理空间那样有实体性和可感知性,不具有外在的可触摸和可察觉的时空位置与形态,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存在”超越了我们日常思维对它的理解,因为它把人们从二维空间拉到了三维空间,人们进入“社区”不再依靠双脚,而是依靠双手通过电话线和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我们不能因为虚拟社区没有物理上的体积与形状就否定它的存在,就象我们不能因为触摸不到空气就否定空气的存在一样。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把握这个崭新的网络世界,需要赋予时间、空间、场所新的含义。正如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跨越时空的虚拟社区正在使现实世界放大或变小;同时,它也正在营造人们之作为地球人或世界公民的土壤与环境。

虚拟社区功能结构的独特性

传统社区一般包含着血缘、地缘和业缘三重要素,而虚拟社区却由“网缘”而生。人们通过网络,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和价值取向交换信息、传导知识、宣泄情感。这种“因网结缘”和“以网结缘”的联系与连接方式,就是“网缘”。

“网缘”是当今传媒使用频度很高的概念,也是虚拟社区赖以构成的基本因素。网络不会把人们捆绑在一起,只会让人们根据文化的、政治的、宗教的或经济的共同性,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价值观等,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在此意义上,虚拟社区与社会学上的“精神社区”有些相似之处。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精神社区指的是这样的社区,它的共同成员建立在价值、起源或信仰等精神纽带之上。”7但是,虚拟社区与精神社区也存着区别。精神社区主要是依从于现实社区而存在的社会群落。而虚拟社区中的成员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共居地,但对某些社区而言,却有标识明显的成员感和归属感。而这种“标识”明确意义在于:虚拟社区具有超越时空和现实社会等级身份的功能。因此,它在结构上迥异于现实社区。

(一)薄平化的网状与块状结构

由于传统社区依赖于血缘、地缘或业缘而存在。因此在其结构与功能的表现上,或以尊卑长幼、或以远近亲疏、或以势力大小划分成以最高权威为核心的等距离同心圆状层次结构。虚拟社区则不然,其成员仅仅是依据“网缘”这种高度自由的投票表决机制相互连结,既无明确的核心,也无严格的等级关系和核心权威,其结构表现为薄平化的网状与块状结构。

(二)虚拟社区的高度专业化

传统社区的空间结构具有相对封闭性和凝固性。因此,社区内核的内容具有相当明显的综合性,即功能的复合性。相对而言,虚拟社区却因“网缘”的作用而使其社区成员拥有较大选择余地。而正是这种自由的选择性,使虚拟社区在其功能上更着重地表现出专业性和单一性。

人群流动频繁的空间

虚拟社区具有论坛、聊天、学习、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社区间自由流动。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使任何一个网上社区成员自主性流动的权利大于他在现实社区的权力。如果对社区服务不满或对社区中某些成员、言论不认同,成员可以随时离开。这种现象,有时甚至会演变为整个社区的人员全部流出,导致社区消亡。虚拟社区成员高流动率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社区成员兴趣、学习、情感交流等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则因为不受现实社会职业、身份、居住地和性别的限制,对中国来说,还包括单位、户籍管理体制的束缚。网络的发展正在表明,数字化生存之所以能让我们的未来不同,完全是因为它容易进入、具备流动性以及它引发变迁的能力。

虚拟社区人员流动虽然表面上无序,但它仍然受到各个虚拟社区规范和多种语言运用能力的限制,同时还受到国家、政府安全需要的各种限制等等。当然,一般而言,只要掌握了语言就拥有了自由流动的权利。

另外,虚拟社区流动从属于网络社会流动。这种流动一般不会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诸如农村社区人口向城市社区流动所引发的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孔雀东南飞”引发的贫困地区人才短缺问题;社区间人员流动所引发的社会承受力问题等等。但虚拟社区人群流动频繁会降低社区的稳定性是肯定的。所以,如何增强社区成员的向心力及社区的凝聚力是虚拟社区建设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