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虎掌 |
中文學名:虎掌 拉丁學名: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天南星目 科:天南星科 族:天南星族 屬:半夏屬 種:虎掌 命名者及年代:Schott,1857 |
虎掌(hǔ zhǎng),學名: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俗名:大三步跳、真半夏、南星、獨敗家子、半夏子、麻芋子、狗爪半夏、天南星、綠芋子、半夏、麻芋果、掌葉半夏,異名:Pinellia wawrae Pinellia tuberifera var. pedatisecta Pinellia cochinchinensis Arisaema cochinchinense,是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近圓球形,直徑可達4厘米,根肉質,葉柄淡綠色,下部具鞘;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披針形,漸尖,網脈不明顯。花序柄長直立。佛焰苞淡綠色,管部長圓形,肉穗花序,附屬器黃綠色,細線形,漿果卵圓形,6-7月開花,9-11月結果。 中國特有,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東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生於林下、山谷或河谷陰濕處。 該種塊莖供藥用,在中國醫藥學中有悠久的歷史,虎掌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氣味 苦、辛、有毒。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虎掌形態特徵
虎掌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塊莖近圓球形,直徑可達4厘米,根密集,肉質,長5-6厘米;塊莖四旁常生若干小球莖。
葉1-3或更多,葉柄淡綠色,長20-70厘米,下部具鞘;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6-11,披針形,漸尖,基部漸狹,楔形,中裂片長15-18厘米,寬3厘米,兩側裂片依次漸短小,最外的有時長僅4-5厘米;側脈6-7對,離邊緣3-4毫米處弧曲,連結為集合脈,網脈不明顯。
花序柄長20-50厘米,直立。佛焰苞淡綠色,管部長圓形,長2-4厘米,直徑約1厘米,向下漸收縮;檐部長披針形,銳尖,長8-15厘米,基部展平寬1.5厘米。肉穗花序:雌花序長1.5-3厘米;雄花序長5-7毫米;附屬器黃綠色,細線形,長10厘米,直立或略呈「S」形彎曲。
漿果卵圓形,綠色至黃白色,小,藏於宿存的佛焰苞管部內。花期6-7月,果9-11月成熟。
虎掌產地生境
中國特有,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東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生於林下、山谷或河谷陰濕處。模式標本采自北京。
虎掌生長習性
多生于山地、丘陵、林下、草叢等陰濕肥沃的土壤中。人工栽培宜選擇濕潤、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喜肥水,需要充足的底肥才能高產。山東大部分地區以地下塊莖可以在大田越冬,當年落地種子新生的幼苗比較耐寒,在地里也可以安全越冬。
虎掌主要價值
【藥性】味苦、辛,性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主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風痰眩暈;癲閒;驚風;破傷風;咳嗽多痰;癰腫;瘰癧;跌打麻痹;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一般制後用:或入丸散。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
【使用注意】陰虛燥咳,熱極、血虛動風者禁服,孕婦慎服。生天南星使用不當易致中毒,症狀有口腔粘膜糜爛,甚至壞死脫落,唇舌咽喉麻木腫脹,運動失靈,味覺消失,大量流涎;聲音嘶啞,言語不清,發熱,頭昏,心慌,四肢麻木,嚴重者可出現昏迷,驚厥;窒息,呼吸停止。
虎掌歷史記載
塊莖供藥用,在中國醫藥學中有悠久的歷史,古代本草有關虎掌性味功能的記載如《神農本草經》:「虎掌味苦溫;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吳普本草》:「神農雷公無毒,岐伯桐君辛有毒」;《名醫別錄》:「虎掌微寒,有大毒」。
關於虎掌的形態描述,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寫道:「形似半夏但皆大,四邊有子如虎掌」。
宋蘇頌《嘉祐圖經本草》對虎掌的描述甚詳,加上插圖,可以鑑定為該種無疑,
云:「虎掌生漢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漸長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根圓及寸,大者如雞卵,周回生圓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獨莖上有葉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圓,一窠生七八莖。時出一莖,作穗直上如鼠尾(指肉穗花序),中生一葉如匙(指佛焰苞),裹莖作房,傍開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結實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巢,九月苗殘。」
《名醫別錄》、《嘉祐圖經本草》還分別敘述了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的功效和形態,從中可以辨識與虎掌不同。
自李時珍誤將天南星和虎掌混為一談以來,該種就大都與天南星混用,少數也有與半夏通用的,卻沒有把它當作「虎掌」使用的了。為了便於鑑別藥物的真偽,恢復該種原名「虎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