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蔓荆子叶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941653&sid=4136452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蔓荆子叶 汉语拼音:Màn Jīnɡ Zǐ Yè |
蔓荆子叶,中药名。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rotundi folia L.f.或蔓荆V.trifolia L.的叶或枝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蔓荆子叶
拼音名:Màn Jīnɡ Zǐ Yè
别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化学成分
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0.12%。叶(干)含挥发油0.28%。油含α-蒎烯和莰烯55%,乙酸松油醇酯10%,二萜醇20%。叶中还含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和一种四羟基甲氧基黄酮-α-D-葡萄糖甙。
性味
《陆川本草》:"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
- ①《岭南采药录》:"叶,治跌打损伤,捣烂冲酒服,渣外敷;煎服治头风。"
- ②《陆川本草》:"枝叶,消肿止痛。治刀伤止血,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冲酒饮。外用:捣敷。[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形态特征
- 1、单叶蔓荆:落叶小灌木,植株高约2m。全株被灰白色柔毛。主茎匍匐地面,节上常生不定根,幼枝四棱形,老枝近圆形。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长2.5-5cm,宽1.5-3cm,表面绿色,背面粉白色;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下面1裂片最大,宽卵形,内面中下部有毛;雄蕊4,伸于花冠管外;子房球形,密生腺点,柱头2裂。核果球形,径约5-7mm,具宿萼。花期7-8月,果期8-10月。
- 2、蔓荆,落叶灌木,植株高1.5-5m。具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三出复叶,对生,有时偶有单叶;叶柄长1-3cm;小叶片卵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9cm,宽1-3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侧脉8对;小叶无柄或有时中间1片小叶下延成短柄。圆锥花序顶生,长3-15cm,花序柄密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钟形,先端5浅裂,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长6-10mm,外面有毛,花冠管内及喉部有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伸于花冠外;子房密生腺点。核果近圆形,径约5mm,熟时黑色;萼宿存。花期7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 1、单叶蔓荆: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
生长环境
- 1、单叶蔓荆:喜生于海滨沙滩地及湖畔,亦有栽培。
- 2、蔓荆:生于海边、沙滩、河边、平原及村寨附近。
生长见习
- 单叶蔓荆:喜温暖湿润,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耐盐碱,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
繁殖方式
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 1、扦插繁殖:春、秋均可进行,但以春季扦插为好。在3月下旬或9月下旬,剪取一二年生健壮枝条,取其中段,截成长20-30cm带有2-3个节的插穗;按株行距6cm×15cm插入苗床;育苗期应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并适当追肥。秋季扦插的翌年春4月上旬移栽;春季扦插的当年秋季定植。
- 2、种子繁殖:在秋季采收成熟时实,与2倍湿细沙拌匀,堆放阴凉通风的室内,翌年4月上、中旬播种,将果实搓去外壳,用35-40℃温水浸泡1昼夜,捞出稍晾后,与混合粪肥的火灰拌匀,条播于苗床,第1hm2播种75-105kg,苗期注意浇水,适当追肥,当年春季育苗,幼苗当年高30-40cm,秋后定植。
- 3、压条繁殖:5-6月间,选一二年生的健壮长枝,用波状压条法,每隔40-50cm埋入土中,深约15cm,压实。待长出不定根后,分段栽断,带根定植。
- 4、分株繁殖:在4月上旬或7月旬,随挖随栽。定植在秋季或春季,植株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按株行距1m×1.3m开穴,施土杂肥与土壤混匀,每穴栽2-3株,填土压实,浇透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