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莲叶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莲叶桐(学名:Hernandia nymphaeifolia (J.Presl) Kubitzki)是莲叶桐科、莲叶桐属常绿乔木,树皮光滑。单叶互生,心状圆形,盾状,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纸质,全缘,叶柄几与叶片等长。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腋生;花梗被绒毛,每个聚伞花序具苞片4。果为1膨大总苞所包被,肉质,具肋状凸起,种子1粒,球形,种皮厚而坚硬。

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的南部。莲叶桐常生长在海滩上。

莲叶桐为木麻黄海防林的混交造林树种,是恢复退化海岸植被生态系统的优良树种之一。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皮光滑。单叶互生,心状圆形,盾状,长20-40厘米,宽15-3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纸质,全缘,具3-7脉;叶柄几与叶片等长。[1]

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腋生;花梗被绒毛;每个聚伞花序具苞片4。花单性同株,两侧为雄花,具短的小花梗;花被片6,排列成2轮;雄蕊3,每个花丝基部具2个腺体,花药2室,内向,侧瓣裂;中央的为雌花,无小花梗,花被片8,2轮,基部具杯状总苞;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膨大,不规则的齿裂,具不育雄蕊4。果为1膨大总苞所包被,肉质,具肋状凸起,直径3-4厘米;种子1粒,球形,种皮厚而坚硬。

主要价值

莲叶桐为木麻黄海防林的混交造林树种,不仅为海防林生态系统扩大乡土树种的种群,而且有望促使退化的海岸生态系统向稳定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演替,是恢复退化海岸植被生态系统的优良树种之一。

产地生境

莲叶桐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的南部。莲叶桐常生长在海滩上。

繁殖方法

播种法

种子采集:每个单株的不同方位采集健康、成熟的果实。在室内去除总苞和中果皮后阴干备用。

苗床准备:将河沙置于高压灭菌锅,温度设为120℃湿热灭菌2小时后,河沙平铺塑料盒内,厚度约5厘米,随后即可播种。

种子消毒:将莲叶桐种子分别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数次,浸水浸泡2小时。

播种方法:将消毒后的莲叶桐种子条播到基质里。

生长调节剂的添加:可适当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显著的影响莲叶桐种子的萌发过程。用100毫克/升NAA浸泡种子第13天开始萌发,100毫克/升GA3浸泡种子第28天开始萌发,用清水处理的莲叶桐种子则是在49天开始萌发。与清水处理相比,NAA和GA3处理组萌发时间分别早了36天和21天。在规定的144天的萌发过程,用100毫克/升的NAA和GA3浸泡后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的,而清水处理的则在第71天后萌发率变化很缓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莲叶桐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影响, 100毫克/升GA3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为33.33%,用100毫克/升NAA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为38.89%,而清水处理为13.89%。莲叶桐种子的萌发率显著大于清水处理的,GA3和NAA组分别比清水处理提高了58.33%和64.28%。

扦插法

选取莲叶桐母树上充实饱满、生长旺盛、无病虫害1-2厘米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约为30厘米,剪去侧枝和叶片,插穗上切口为平口,下切口为马蹄形的斜口。基质分别装入规格为23厘米×18厘米的育苗杯,洗透水,将备选的插穗用清水冲洗干净,分组后置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液中(基部端),浸泡2小时,以清水为对照。采用直插法,每育苗杯插1株。插后每两天适当喷水保湿。

植物扦插繁殖是利用器官的再生能力,插穗根的形成依赖于多种因子,其中插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都起重要的作用。就基质而言,红壤:河沙=1:1处理组合莲叶桐存活率最高,这可能是混合的土壤通气性及持水性良好,有利于插穗的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IBA处理明显的优于ABT1处理,生长调节剂浓度也以200毫克/升较优。综合考虑,对于莲叶桐较适合的处理组合为红壤:河沙=1:1-NAA-200毫克/升和红壤:河沙=1:1-IBA-50毫克/升。

栽培技术

可将榄仁树、莲叶桐2个乡土树种苗木一同混交种植在滨海木麻黄林中,以行间间种的方式种植在木麻黄林的中部区域,种植穴中可施加125-250克的有机肥。莲叶桐为乡土树种,较粗生,故无需进行过多管理也能生长良好。不过于台风季应适当采取防风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