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之四题(吴大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莲之四题》是中国当代作家吴大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莲之四题
莲花倦了 每天黄昏都看见睡莲盛开,在湖里绽放艳丽的粉红,与烂漫的云霞相映生辉。
早上,她们却睡着,那倦容好生可怜。她们累了,在给人带来愉悦以后。我想她们本打算一直开着,让更多的人得到享受。可实在太累,不得不在天黑,倦鸟归巢,辛苦人回家时卷起衣裳。
她们盛开,别以为是想炫耀自己,实却为了给大家带来安宁祥和、美丽。很累,可人们却不一定能理解,还一股劲打扰她们,甚至伤害她们。汽车的嘈杂声、不期的风雨,一定影响了她们的睡眠和花开。
她们却没计较,到时候又会盛开。 现在,她们倦了,还在睡眠,让她们做个好梦。 廊桥遗莲 时进深秋。
两座回环上拱的金属廊桥围成的莲塘,我已很久没有来了,今早路过,惊见莲叶发生了怪诞的变化。原本平静地躺在水面上的睡莲,竟然一突突地大多蹿出水面四五十厘米。是看走了眼?不对。是换了品种?不对。是自然现象? 总觉不对。我一时迷糊了,讶异于这种由睡莲到一般莲叶的蜕变。
莲叶还是那么多,但已经乱了,叶面方向随机,叶茎高低不一,且不完全直立,已经不是原来那样整齐。虽然蹿出了水面,却不如平躺时的勃勃生机。
莲叶的颜色变化更大,大概一小半的还好,呈现出与原来大致相同的绿,可大部分已变浅黄、棕黄、黑黄,皱巴巴的。有的整片都黄了,叶面收卷,很像个个铜喇叭。那些黑一点的,像晒干的烟叶,让人平生厌恶或怜悯。不少曾经在水面平躺时驻留过斑斑点点雨珠的叶子,形成了斑斑点点的黑黄黑黄的圈,有的都已经穿孔了。
我心里掠过阵阵愧疚,对莲叶关注太少了。季节已从初夏进入深秋,时间不短啊,睡莲高出水面几十厘米都不知道。一定是莲叶怕冷才离开水面的。莲叶上的千疮百孔,一定是雨水酸碱过度侵蚀造成,我都没有注意到,如果早注意到,或许可以避免。看它们东倒西歪、衰老无助的样子,真叫人心伤。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给它们点滴关注,多一些适度的关怀,它们恐会感到些许安慰。
再不关心这些可怜的莲叶,它们肯定就这样继续衰败下去了。这不,已有一些躺在水面的,露出黑黑的面孔,死了。 再过莲塘 秋尽冬进。再一次路过牵心的莲塘。
想必是连日的霏雨和时起的寒风,锈蚀了莲叶,刺痛了莲梗,那一塘还活着的莲,叶片都变成了古铜色,活像凌乱的喇叭,东倒西歪。
从未见过的满是金色的莲。那是又一种自然的美么?我的心却是阵阵的不适。那流传千古的莲花精神,最终竟是这样的结局?
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不仅是莲花的粉嫩,还有莲叶的翠绿,莲梗的挺拔,就说是莲叶上的水珠,也纯粹得晶亮。
而最是这纯洁到极致的东西,却最易遭受周遭的侵害,或者一旦被伤害,就会受到更大的刺激,表露出超乎寻常的悲惨,感到更深切的伤痛。
你这高洁的莲,真不忍心看你经受这样的戕害。但这苍天下,必定有伤害你的东西,你表现得太突出了,它会不让你活得自在,它要让你死,而且死得难看。你要忍受,你要坚持,要像你的高洁被人赞美那样长久。要在你临死的莲梗下,埋下生的种子,叮嘱它们下辈子要更加旺盛。
我这样的劝导,似乎起了点作用,莲叶不再那样死寂,尽管又下起了霏雨,刮起了一阵一阵风,它们却在风中摇曳生姿,那圣洁的灵魂,又呈现出不屈的豪迈。 三过莲塘 是农历九月末。莲已不在了。
昨天还感叹,莲已彻底死了。叶已完全干枯,缩瘦,黢黑,断折。我想它们真是死了,死尽了,不仅脑死,而且心死,就连灵魂也不知去向,只留下枯干,难看的模样吓人。
难怪,园丁大概于昨天划船用长镰把它们自水下一一割掉,或者是穿着胶衣,下到水里,将它们连根拔起,所以莲的残渣都看不到一点。
水面如此的干净、寂静,仿若于莲一点关系都没有过。倒好,落了个清静,不再让人留恋、怀念。
莲的生命如此短暂,但也算过得漂亮,至少在青春期曾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华彩,得到过那么多赞美。[1]
作者简介
吴大奎,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职工,退职干部。四川诗歌学会会员。在石油企业刊物发表过40余篇散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