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馬古道的起源及發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馬古道的起源及發展
圖片來自網易首頁網

茶馬古道的起源及發展,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大月氏,在大夏見筇竹杖及蜀布,經詳細詢問,知道有一條商路經身毒(印度)通往雲南和四川。

原文

  張騫被囚11年之後回到漢朝,向漢武帝稟報了西域諸國的各種情況,並告訴漢域版圖中的雲南及四川同印度、波斯有着商貿往來。漢武帝雄才大略,身毒道的發現,引發了其開發西南夷的雄心。於是漢武帝遺四路使臣前往雲南尋找「蜀身毒道」(雲南、四川通往印度的古道),不幸的是使臣紛紛受阻或被殺於洱海區域的昆明部落。為討伐阻殺者,漢武帝在長安仿雲南洱海外形開鑿昆明池演習水兵,這就是「漢習樓船」這個典故的由來。

  張騫出使西域,確認了雲南很早就和南亞、西亞、中亞的交往,而漢武帝遣使者的尋訪,讓中原接觸到了西南邊疆的文化。西漢王朝明白,一旦打通這條商道,商貿、藝術、文化的交流將會有新的通道。

  到了唐代,吐蕃王朝崛起,隨着藏族和南亞、西亞人大量飲茶,這條古道喧囂了起來。唐朝樊綽所着的《蠻書》中詳細地記載了滇茶入藏的道路。

  該路有兩條,一條是從雲南西部的普洱,經大理、麗江、迪慶,到四川的甘孜及西藏的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薩,再進入尼泊爾、不丹、印度、阿富汗;一條是從四川的雅安出發.經康定到昌都的左貢,同滇藏道相匯。

  茶馬古道是亞洲大陸上以茶葉為紐帶的古代交通網絡。隨着茶葉為載體的商貿日趨發達,這條道路在宋、元、明、清時被大大地強化了,由此形成了亞洲大陸最為龐大複雜的商業道路。

  茶馬古道既是傳播文明文化的古道,又是商品交換的渠道;既是中外交流的通道,又是民族遷徙的走廊;既是佛教東漸之路,又是旅遊探險之途。可以說它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形態最為複雜的古商道。

  截至目前,學者們提到的由中國內地通向西域的古道主要有三條:北方絲綢之路、唐蕃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

  北方絲綢之路東起渭水流域,穿過河西走廊,沿新疆的塔里木河南北兩岸西出,越過蔥嶺,經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到馬里,再經裏海東南的達姆甘抵哈馬丹、馬格達,再由地中海東岸各地轉達羅馬。這條古道起於公元前2世紀左右,以販運絲綢為主。

  唐蕃古道東起長安,經風翔、秦州(天水)、河州(臨夏)、鄭州(東都),逾日月山(湟源西南)入蕃。這條古道主要是在初唐興起的。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出嫁松贊干布,促進了這條古道的貿易往來。沿這條古道往來的主要是吐蕃入唐的馬、皮毛和唐入吐蕃的絲織品。儘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把飲茶的習俗引入吐蕃,但據文獻記載,茶葉還不是這條古道上的主要商品。

  南方絲綢之路自西昌、木里、麗江、大理、保山出德宏,再往東南亞和印度,也是以販運絲綢為主。

  和其他古道相比,茶馬古道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徵,而北方絲綢之路以運絲綢為主。唐蕃古道雖然也運茶,但運茶量較低,主要商品仍然是絲綢。茶馬古道上的馬幫把漢地的茶和吐蕃的馬、騾、羊毛、牛羊皮、麝香、藥材等互換,運輸方式是人趕着馬在高山峽谷中跋涉,這就形成了茶馬古道的主要特徵。

  現在北方絲路、唐蕃古道主要靠馬幫馱運的現象已經極少了,現代化公路或鐵路已經取代了馬道,昔日的馬道不是被公路鐵路疊置,就是在漫長歲月的日曬雨淋下消失在了草莽之中,與此不同,以運茶為主的茶馬古道,至今仍然存在着。特別是在川滇藏的邊緣地帶,馬幫至今仍然絡繹不絕。可以說,茶馬古道是我國目前唯一一條還在運轉的古道,這對於研究古代文明傳播來說是活生生的實例。[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