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柄脈錦斑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柄脈錦斑蛾 學名:Eterusia aedea Linnaeus

形態特徵

(1)成蟲:體長17~20毫米,翅展56~66毫米,頭至第2腹節青黑色,有光澤。腹部第3節起背面黃色,腹面黑色。翅藍黑色,前翅有黃白色斑3列,後翅有黃白色斑2列,成黃白色寬帶。觸角雙櫛形,雄蛾的櫛齒髮達,雌蛾觸角末端膨大,端部櫛齒明顯。   

(2)卵:卵橢圓形,鮮黃色,近孵化時轉灰褐色。   

(3)幼蟲:體長20~30毫米,圓形似菠蘿狀。體黃褐色,肥厚,多瘤狀突起,中、後胸背面各具瘤突5對,腹部1~8節各有瘤突3對,第9節生瘤突2對,瘤突上均簇生短毛。體背常有不定形褐色斑紋。   

(4)蛹:蛹長20毫米左右,黃褐色。   

(5)繭:繭褐色,長橢圓形,絲質。[1]

發生規律

(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2代。   

(2)越冬及蟲源:以老熟幼蟲於11月後在茶叢基部分杈處,或枯葉下、土隙內越冬。   

(3)天敵:茶葉斑蛾顆粒體病毒,常在5、6月份流行,抑制作用相當明顯。

分布與危害

幼蟲危害茶及油茶樹葉,取食葉片留下葉柄而得名,茶柄脈錦斑蛾危害板栗未見報道。

茶柄脈錦斑蛾對板栗的危害是7月上、中旬的幼蟲較為嚴重,這段時期正是板栗果實發育的前期,果實體積迅速增長,而幼蟲大量取食板栗樹葉,嚴重影響果實的發育及後期乾物質的積累,造成減產。因此,必須引起重視.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

分布 國內最北采地江蘇南京、安徽霍山、河南西峽、陝西周至,南至台灣、海南及廣東、廣西、雲南,東面濱海,西向由陝西折入四川、雲南,止於兩省西側。局部地方密度較高。國外分布於日本、越南、老撾、泰國、印度、斯里蘭卡[2]

發生規律

(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2代。   

(2)越冬及蟲源:以老熟幼蟲於11月後在茶叢基部分杈處,或枯葉下、土隙內越冬。   

(3)天敵:茶葉斑蛾顆粒體病毒,常在5、6月份流行,抑制作用相當明顯。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冬季結合茶園管理,清除茶叢根際落葉,深埋入土。根際培土,扼殺越冬幼蟲。結合採茶與茶園管理,隨時捕殺幼蟲,摘除蛹繭。   

(2)藥劑防治:在發生較嚴重的茶園,在幼蟲三齡前收集病死蟲,提取顆粒病毒,用死蟲屍150~200頭/公頃濾液噴施,防效明顯。或噴2.5%魚藤酮乳油300~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國光毒劍),或每克含100億孢子的Bt粉劑200倍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