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范荩 | |
---|---|
出生 |
1899年 江西丰城 |
逝世 |
1938年9月 湖北黄陂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198师副师长 |
范荩 (1899—1938),原名孟声,字致博,江西丰城淘沙镇后坊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198师副师长。[1]
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曾任黄埔军校第三期总队部教员及第七队少校队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经张治中介绍,在国民政府湖南省保安队任人事科科长。1937年在武汉参加珞珈山将校训练班。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198师副师长。
1938年,日军投入14个师团、3个独立混成旅团和2个野战重炮旅团、2个战车团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计约35万兵力,沿长江两岸分五路进攻武汉。范荩奉命率部驻防长江北岸湖北黄陂地区。1938年9月,范荩在与日军的激战中壮烈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2]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3]
人物生平
范荩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曾任黄埔军校第三期总队部教员、第七队少校队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后因蔡廷楷率队脱离起义部队,将其资遣回乡。1930年,经张治中介绍,在国民政府湖南省保安队任上校人事科科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九八师少将副师长,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9月,在湖北黄陂与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主要事迹
范荩少年时在家中随父读书,成年后到南昌二中求学,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期间与陈诚、王东原、王育瑛等同学。
1922年,范荩军校毕业后,在广东黄埔军校先后担任过教官和第三期第七队少校队长等职。[4]
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聂荣臻回忆录》中特别写道:“十师三十团团长范荩,北伐中在河南打得很好,部队很有名气。范荩既是一位出色的团长,也是一位很忠诚的共产党员。”
1927年7月下旬,聂荣臻在九江向范荩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范荩坚决拥护,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他领导的三十团团级以下军官全部是共产党员。南昌起义失败后,范荩带领部队转移,行军至进贤,却被蔡廷锴师部扣留,三十团不但全部缴械,范荩等共产党员也被资遣还乡。周恩来、聂荣臻获悉这个消息,感到十分痛惜。聂荣臻曾动情地说:“那个三十团,是多么好的一支队伍啊,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竟被搞掉了,我们从南昌出发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痛心[5]。" 回乡务农后的范荩,廉洁清明,平易近人,他在故乡的3年时间,常常替穷苦人说话。邻居范根生家境贫困,范荩无偿资助300块银元为其治病。范荩的弟弟范叔秧,沾染上不少坏习气,范荩对他严加管教,使其改邪归正。他不忘乡邻的高尚情操常被乡亲们赞许。
范荩在家卧薪尝胆三载后,经同学刘鹰古、王东原介绍,张治中批准,再度出山,到长沙任湖南省保安处上校(人事)科长。1937年前往武汉珞珈山参加将校训练班。七七事变后,范荩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九八师少将副师长,参加保卫武汉的抗日战斗。
1938年9月,范荩在湖北黄陂对抗日军的一次激战中不幸牺牲,一代名将倒在沙场。范荩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认晋升为中将。国共两党人士纷纷吊唁,张治中将军也送了一副挽联:“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在北京卢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范荩作为著名抗日将领,其生平和抗日英雄事迹被予以文字碑刻并附有个人照片,以供人们永远怀念。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 ↑ 范荩. 中国军网. 2014-10-22 [2019-11-29].
- ↑ 武汉保卫战:中日两国战死的最高长官是谁?都是什么军衔?. 腾讯网. [2019-11-29].
- ↑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国军网. 2014-09-01 [2019-11-29].
- ↑ 中共抗战英烈:范荩. 中国共产党新闻. 2014-03-25 [2019-11-29].
- ↑ 范荩. 丰城市人民政府网. 2014-10-28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