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苞 |
苞,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bāo。【释义】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花苞|含苞欲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苞
拼音; bāo
部首; 艹
注音; ㄅㄠ
总笔画; 8
统一码; U+82DE
字形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编码; 12235515
五笔; aqnb
仓颉; tpru
郑码; ery
四角; 44712
字级; 一级字、常用字
平水韵; 平声 三肴
详细释义
苞 <名>
(形声。本义:席草,可制席子和草鞋)。
同本义
苞,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说文》
浸彼苞稂。――《诗·曹风·下泉》
又
浸彼包萧。
浸彼苞蓍。
系于包桑。――《易·否》
其高燥则生葴(马兰)、菥(麦的一种)、苞、荔(草名)。――司马相如《子虚赋》
又如:包屦(古人居丧所穿的一种草鞋)。
苞片,花未开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南朝 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又如:含苞未放。
草木的根或茎干。
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
又如:苞桑(原指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牢。
苞 bāo
①包着花蕾的小叶片:含~欲放。
②草木茂盛:竹~松茂。
苞páo 1.匏瓜。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艸也。南阳以为麤履。从艸包声。布交切。
说文解字注
(苞)艸也。曲礼苞屦不入公门注。苞、藨也。齐衰藨?之菲也。子虚赋。葴析苞荔。张揖曰。苞、藨也。玉裁按。当是藨是正字。苞是叚借。故丧服作藨?之菲。曲礼作苞屦。南都赋说艸有藨。卽子虚之苞也。斯干、生民传曰。苞、本也。此苞字之本义。凡诗云苞栎苞棣、书云艸木蔪苞者皆此字。叚借为包裹。凡诗言白茅苞之、书言厥苞橘柚、礼言苞苴、易言苞蒙苞荒苞承苞羞苞桑苞瓜、春秋传言苞茅不入皆用此字。近时经典凡训包裹者皆径改为包字。郭忠恕之说误之也。许君立文当云苞本也、从艸、包声。
若不谓为叚借。则当云苞、藨也。下文卽云藨、?属。使读者知曲礼之苞卽丧服之藨。葢艸木旣难多识。文字古今屡变。虽曰至精。岂能无误。善学古者不泥于古可也。南阳㠯为。各本不从艸。误。、艸也。见后。从艸。包声。布交切。古音在三部。按曲礼音义曰。苞白表反。为欲读同藨耳。
康熙字典
《唐韵》布交切。《集韵》《韵会》班交切,$音包。《说文》:草也,南阳以为麤履。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注:苞,藨也。汉书注: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易·否卦》:系于苞桑。疏:凡物系於桑之苞本,则牢固也。《诗·商颂》:苞有三蘖。
又草木丛生也。尔雅疏:物丛生曰苞,齐人名曰槇。
又通包。《仪礼·旣夕》:苞二。注:所以裹羊豕之肉。子贡《诗传》:朋友相赠赋木瓜,子曰:见苞苴之礼焉。
又《韵补》逋侯切,音近褒。《诗·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韵。扬子《太䣥经》:苍水维流,厥美可以达于瓜苞。
又上声。《诗·大雅》:实方实苞。叶下好韵。
又《集韵》蒲交切。同匏。瓠也。
又被表切,音殍。与藨同。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当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为二。然经典俱通用,今仍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