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軾《水調歌頭》注釋、翻譯、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軾

水調歌頭》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一首在文學史上頗負盛名的中秋詞。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日。作者當時任密州知州(今山東諸城)。從小序可知,此詞系作者醉後抒懷之作,同時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子由)的思念。據南宋《苕溪漁隱叢話》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古人評論說:此詞「自是天仙化人之筆」。可見這首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1]

「水調歌頭」為詞牌名,又名「元會曲」等。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後唐人演為大曲,「歌頭」為其第一章。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釋

把酒:端起酒杯,舉起酒杯。

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宮闕: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乘風歸去:乘駕着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裡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指月中宮殿。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的美麗建築,稱為廣寒宮。

不勝:忍受不住,不堪承受。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在舞動;詩人覺得仿佛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嬉戲、舞蹈。弄:賞玩。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綺戶:刻有紋飾的門窗。

照無眠:照着有心事的失眠的人。

嬋娟:美人,這裡指月里的嫦娥,代指美麗的月亮

譯詩

丙辰年的中秋日,我高興地暢飲,喝得大醉,直到天亮,寫下了這首詞抒發情懷,同時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思念。

天上的明月從何時出現?

我舉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廣寒宮中,

今夜裡已經過到哪一年。

我本想乘風回到天上去,

又擔心身居於瓊樓玉宇

那淒冷的高處寂寞難耐。

我在月下伴着影子起舞,

感慨天上怎比得過人間!

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

低低地照進雕花的窗前。

照在一個離鄉遊子身上,

看他因思鄉而徹夜難眠。

月亮該不是對人有怨吧,

為何偏在此時又大又圓?

人間有悲有歡有離有合,

月亮有陰有晴有圓有缺,

此事自古來就難以求全。

只希望親人們安康健在,

雖遠隔千里共賞美嬋娟。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千古絕唱的中秋詞。

詞的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遊仙於月宮。首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便將詩人在中秋佳節觸景生情、思念久未聚首的弟弟的情懷引出。這裡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接下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幾句,作者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現了出來,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但是,作者又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中,將自己的幻景抹掉,肯定自己已入世為國的決心,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上片從幻想上天寫起,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入世的思想終於占了上風。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裡的「轉」、「低」和「照」都是描寫月亮的動態,暗示夜已深沉。「無眠」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離人們的同情。接着,詩人又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況,很有哲理意味。最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襌娟」一句中對弟弟遙遠的祝福,表現出作者豁達的胸襟和不為離愁別苦所束縛的積極、樂觀態度。在表達對弟弟懷念之情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着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願。

全詞構思奇幻,立意高遠,想象豐富,情韻兼勝,境界壯美。詩人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自己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味,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加之全篇皆是佳句,情感動人,表達了人們共同的人生體驗和情感經驗,成為「空前絕後」的中秋詞被人們傳唱至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