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子由是蘇軾弟弟蘇轍的字。這首詩蘇軾寫於嘉祐六年(1061)年底,蘇軾初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簽判時。這年十一月蘇軾兄弟在鄭州西門外分別後,蘇轍作《懷泥池寄子瞻兄》詩,寫了這首和詩。澠池,在今河南澠池縣西。嘉枯元年蘇軾兄弟入京應試,途經澠池,住在一所寺院中,並在寺院壁上題詩留念。蘇軾這次赴鳳翔,重經澠池,當年寺中的和尚已經去世,壁上題詩也蕩然無存,這首詩即為此而發。[1]

原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注釋

和:唱和,作答。

「老僧已死」二句:老僧指奉閒。蘇轍原詩有「舊宿僧房壁共題」句,自注說:「轍昔與子瞻應舉,過宿(澠池)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閒之壁。」新塔指奉閒之墓,僧人死後,築一小塔存放骨灰。

崎嶇:山路不平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旅途艱難。

蹇:跛腳。

譯文

人生所到的地方像什麼?就像那鴻雁踏過的雪泥。泥上偶然留下暫時的爪痕,鴻雁飛走了,不知向東向西?老僧已死,新砌成墓塔,寺壁殘破,無法看到過去的題詩。還記得前次那旅途艱難的情景嗎:道路漫長,行人睏乏,跛足的驢子鳴嘶。

解析

詩的前四句凌空抒慨,感嘆人生像雪泥鴻爪,轉瞬間已了無痕跡,起筆突兀,比喻生動;後四句切「懷舊」,其中第五、六兩句承前四句,點明發出雪泥鴻爪的深沉感慨的原因;最後兩句針對蘇轍原詩「遙想獨游佳味少,無言雅馬但鳴嘶」,借回憶當年途中的苦況以告知蘇轍自己今日獨游的苦況。全詩沉鬱悲涼,富有哲理,調子雖較低沉,但也說明了人生的短暫和艱辛。雪泥鴻爪的比喻形象貼切,歷來為人所稱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