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芝麻叶里的情(程相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芝麻叶里的情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芝麻叶里的情》中国当代作家程相莉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追芝麻叶里的情

说起芝麻叶,对于土生土长的我来说,在少不更事的年纪,是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的。

小时候,在那物质匮乏缺少粮食的年月,为了贴补主粮的不足,几乎每家都要储存很多芝麻叶。

每年立秋过后,母亲都会从地里掐回来几大袋子芝麻叶,塞满满的一锅,加上水开始烧火烫煮,还不时用锅铲翻着。待叶子褪去了绿色而变黄时,便倒到麦场上晾晒、揉搓成条,晒干后收回家贮存好。

做饭时,提前泡好、洗净,待水烧开,放进开水里烫一下,捞出后用盐和芝麻香油腌好,面条煮熟后倒下锅,芝麻油的香味随即弥漫整个厨房,弟弟和妹妹都能吃满满一碗。

我就不行了,看着芝麻叶就发愁。母亲怕我饿着,便变着法儿做芝麻叶菜卷、芝麻叶菜盒给我吃。可无论母亲如何用心烹饪,我也只吃菜卷、菜盒的面皮,而把芝麻叶留在碗底。父亲见状立刻火了,碗一放,眼一横,怒斥道:“这不吃那不吃,你还想吃啥,瞅瞅你瘦成啥样了!”

父亲一火,我顿时吓傻了,端着碗愣在那里,不敢看父亲,也不敢哭,奶奶见父亲生气了,放下碗,张开手臂,说:“小莉,来,到奶这儿。”我像见到了救星,飞奔到奶奶怀里,这才“哇”一声哭起来。奶奶边轻轻地给我擦眼泪,边抚摸着我那稀少枯黄的头发和蔼地说:“小莉听话,咱把芝麻叶吃了,芝麻叶有营养,吃了长头发。”随即又对父亲喝道:“吃你哩饭去,看把娃子吓的,哪有你这样当爹的,就会嚷娃!”父亲不作声了,我也含着泪艰难地把碗里剩下的芝麻叶慢慢咽下了。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多年轻人都加入了外出务工的潮流,芝麻叶也渐渐成为众多游子心里温暖思乡的情怀。

2001——2003年间,在同学的帮助下,当时正病着的我,在平顶山一家超市边打工挣钱边治病。那是我生命中最阴郁的一段日子。

一天,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样,在鹰城广场附近漫无目的的漫步着,想起中风的父亲以及瘦弱的母亲每天忙碌辛苦的身影,还有他们忧心忡忡的眼神,又想到我的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呆呆地望着天空,心情低落到极点。

“闺女下班了,喝碗芝麻叶酱面条吧,刚做好哩。”一个亲切的声音,把我那越飘越远的思绪拉了回来。我回过神一看,小吃摊旁,一位阿姨正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见我停下脚步,又热情地搬来一把椅子。

阿姨的年纪跟我母亲差不多,齐耳短发,朴素整齐的衣着,把那个简单的小摊位收拾得干净整洁。那一刻,我莫名其妙鼻子一酸,差点流出泪来,竟忘了小时候对芝麻叶的排斥。我坐了下来,要了一小碗芝麻叶面条,慢慢吃起来。其实,那碗面条并不比母亲做的可口,我却感到瞬间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使我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第二天是周末,下班后我又不由自主地走到了那个酱面条摊前。阿姨正在忙碌着,一个女孩接待了我,女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眼睛不大却很有神,话语不多,却总面带微笑,看到她,便想起家中的小妹。

后来,我下班后经常去那个摊位,阿姨总是很亲和地叫我闺女,而那个女孩则会叫我姐,慢慢熟识后得知她叫巧珍,是阿姨的女儿,在平顶山一所中学读书,周末写完作业便来给妈妈帮忙,爸爸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做些轻活,一家的主要收入大多都是靠着妈妈的酱面条摊。原来,每家都有每家的不易,但都不言弃,依旧微笑着努力地好好生活。

那一段时间,阿姨那爽朗的笑声,那声“闺女”,还有巧珍那句甜甜的“姐”,温暖着那段无助忧伤的岁月,而那碗有着母亲的味道的芝麻叶酱面条,则滋润着我的心。

现在,每到立秋前后,待芝麻歇了顶,我也会掐来芝麻叶,煮好晒干保存好。因为婆婆喜欢吃芝麻叶面条。

婆婆常年生病,近两三年又卧床,加上吃各类药,胃口一直不好,但是她却爱吃芝麻叶面条,特别是在这样严寒的冬季。

做饭前先泡好,清洗干净,水开后煮好盛出来加点盐和香油,待面条熟后下锅,再撒上葱花,雪白的面条,暗黄的芝麻叶,绵香柔软,婆婆说这饭吃到胃里才舒服,心里暖融融的。 给孩子们盛一碗,他们尝一口就吐出来了,说:“这芝麻叶真难吃,我不吃!”我学着儿时奶奶对我说的话:“吃吧,芝麻叶有营养,吃了长头发。”谁知他们却说:“我的头发本来就又黑又亮了,不用吃芝麻叶。”我又说:“奶奶喜欢吃芝麻叶,咱们陪她一起吃吧,奶奶心情好吃饭多了,病就好了。”孩子们这才“勉为其难”地把一碗芝麻叶面条吃了。

每每此时,看着眼前那碗热气腾腾的芝麻叶面条,不禁想起奶奶那慈爱的话语、母亲为我做饭时那疲惫的身影、父亲那严厉又心疼的眼神;以及那位阿姨和巧珍在忙碌之余那相视一笑的温馨时刻,不觉间泪湿眼眶:这哪是一碗普通的芝麻叶面条,分明是一碗满满的爱呀。[1]

作者简介

程相莉,河南新野人,一普通农村女子,全职家庭主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