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詩歌《詩與詩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原文欣賞
那遠了又遠了的,是他
那近了又近了的,是他
那重重的:
由積雨雲引爆雷電
讓普通的靈魂熠熠升華令
諸神匍匐腳下的,是他
那輕輕的:
以風柳、以游香、以若有若無的手觸
在人生的暗川上籤注隱語的,是他
那痛苦的:
沸水煮過三回,冷水浸過三回
為所摯愛的人們無限期地放逐
在失眠的絞架上像吊鐘被敲打
以熱情自焚,以憂傷的明亮透徹沉默
沉默在殺機四伏的陰影里的,是他
那迷醉的:
以溫柔的雙唇熨帖新傷舊創
夢從狹縫擴展藍天銷魂
胸口長出花株手臂棲滿雲鳥
在已不期待的時刻從日夜
牽掛的地方回聲鵲起的,是他
那脆弱的、卑微的、暗淡的:
被蹂躪的歲月被蹂躪的感情,那
被歲月和感情蹂躪的,是他
那英勇的、崇高的、光輝的:
不屈服的理想不屈服的青春,那
被理想和青春吶喊在旗幟上的,是他
借我的唇發出他的聲音又阻止
我泄露他的真名
把人們召集在周圍又不讓人走近
是他,是他
詩是他
詩人,也是他[1]
舒婷簡介
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1982)、《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