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詩歌《獻給母親的方尖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原文
她隨着落潮去了
夜色將盡,星月熹微
正當我疲倦地
在她的枕邊睡着
夢見烏桕樹,逆光的潮水
笑影兒在她的唇邊
時抿時飛
她隨着落潮去了,我的媽媽
黑暗聚攏在她周圍
而我睡着了,風
悄悄進來
在她的病床上
撒滿凋謝的紅玫瑰
她隨着落潮去了
卻不能同潮水一起回歸
讓環繞着她的往事漂流無依
讓尋覓她的聲音終日含着淚水
她照料過的香橙樹已經長大
為紀念她的果實
又能交給誰
她隨着落潮去了,我的媽媽
現在我是多麼後悔
憑青春和愛情的力量
能不能在黎明時把她奪回
讓我在人心靠近源泉的地方
為母親們
立一塊樸素的方尖碑
賞析
1975年八月的那個盛夏,我在鼓浪嶼47號的閨房裡,晾曬整理衣物。拽出媽媽留下的紅絲巾。心疼的看到它有些褪色了。把鼻子埋進去聞了聞。只剩下樟腦木箱的霸道氣味。悵悵然回到書桌前,我斷斷續續寫下:獻給母親的方尖碑。[1]
舒婷簡介
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1982)、《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