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宜兴归谒邹德久不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自宜兴归谒邹德久不遇》是北宋李处权的作品之一。
李处权北宋末即以诗知名,南渡后,诗文益健。他不仅仅以诗文名,而且还是南宋五大钟繇体楷书书家之一,元代鉴赏家陆友《砚北杂志》称,宋人工于钟法者五人:黄伯思(1079-1118)、朱敦儒(1081-1159)、李处权(?-1155)、姜夔[1]与赵孟坚。有小楷《梦归赋》流传。
“ |
客里仍惊奔,南走荆溪上。 系船楼前树,偶接丈人行。 兹惟天下士,抱负不可状。 而今年七十,面睟背益盎。 论文复把酒,十日共清访。 归家照眸子,炯炯觉神王。 朅来情所亲,邹子颇直谅。 斯文有能事,笔挟风雨壮。 今晨叩其门,不见动惆怅。 我希嵇叔夜,子慕陶元亮。 念子如清风,执热欲何往。 寇退子当返,子去我曷望。 何时芝兰室,重见玉色酿。 快意倾百杯,浇我舌本强。 |
” |
— [北宋]李处权 |
李处权诗歌成就
李处权生前曾自编《崧庵集》:“五十年间作古赋五,古诗三百,律诗一千二百,杂文二百,长短句一百[2],平生之力尽于此矣。”(《崧庵集》自序)惜其不传。淳熙六年,由其堂弟李处全搜辑佚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现存诗歌320首左右。
李处权与当时许多诗人如朱敦儒、吕本中、王庭竖、刘子翚、汪藻、张丰等皆有交游和诗歌酬唱,诗歌创作亦自有其特色。作为一个世家子弟,建炎南渡对李处权生活与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堂弟李处全在其诗集序言中说他“中更兵火奔迸,遇物托兴,亦未尝一日废。绍兴甲子而后,齿益高,家益贫,用心益苦,句法益老,始与少作不类”。姚宽也称:“李卿句有眼,妙语真而师。”(《和李巽伯韵赠甥刘志道》)
反应其南渡后的生活和思想感受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南渡途中的艰辛生活的记述,二是对去国离乡之情、故国黍藜之感的表现。李处权诗歌的一大特色便是此种感情的普泛化,体现于其诗歌创作的各类题材之中,举凡赠答、写景、咏物等各类诗歌中对这种情感都有所表现。李处权很重视亲友之情,《赠表臣才臣》云:“我交半天下,颇接金石友。相逢便论心,已别更回首。”《送翁子秀归泉》云:“人生一世间,所重惟交游。”南渡之后他辗转各地,结识了很多文人,酬唱、赠答、怀人和送别的诗歌在其现存诗歌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大都写得情谊真切。其送别诗有28首左右,写得情意浓厚,充满离愁别绪。
视频
自宜兴归谒邹德久不遇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姜夔,汉程网
- ↑ 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搜狐,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