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以為窮子的富二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以為窮子的富二代,霎時感悟這世間的榮華富貴乃至賢愚不肖有如夢一場!   

原文

過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長者,家中倉庫盈滿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珍珠等珍寶,所擁有的僮僕、家臣、佃農、牛羊牲口乃至象馬車乘亦不可勝數,往來作買賣的各地商隊總是川流不息。

一日,一位年約半百、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尾隨着浩浩蕩蕩的商隊,來到長者居住的城邦,心想:「這個商隊滿載着珍奇寶物,一定是要到一個繁榮的城鎮,也許我也能幸運找到些零工糊口,度過隆冬。」

時近黃昏,城裡點點燈火亮起,不知不覺間,車隊嘎然停止,他赫然發現自己站在一個豪宅大院前。屋內湧出一大群家丁,利索地協助商隊卸貨,或吆喝着牲口去喝水吃草,忙亂之中,沒有人注意到他這個不速之客。

大宅邸燈火通明,一陣陣令人垂涎的菜羹香飄出,真是誘人呀!又飢又渴的漢子,忍不住走到窗邊陰影下,偷偷地向內窺探。作夢都不曾想過的美食佳肴,熱騰騰地擺滿一長條餐桌,他目不轉睛地一一品賞佳饌,許久,目光終於落在餐桌的盡頭──珠寶瓔珞嚴飾着一身華服、無比威嚴的長者,帶着飽經風霜、睿智而銳利的雙眼,剎那間仿佛穿透窗際,與黑暗中貪婪的目光相對……

流浪漢嚇得一身冷顫,心想:「這老人尊貴得好比一位大王,他的宅邸奢華得像一座宮殿,陪侍的家臣個個威儀不凡、有如將相公侯一般,哪裡容得下我這般寒傖的人打工呢?我還是趕緊離開,到貧民區去討生活吧!」

正當他轉身拔腿要跑,背後隨即響起了一陣騷動,雜沓的腳步聲在黑暗中緊追不捨……「糟糕,若是被逮到了,一定會被當作賊人,痛打一頓的!」他好生後悔,冒冒失失地闖入了這個賤民階級的禁地,但是慌忙中一時也摸不清大門所在,不久,就被一群壯丁團團圍住了。

「走,跟我們去見主人!」彪形大漢一把揪住他瘦弱的臂膀。

「大爺,饒命呀!我只是路過而已,又沒犯什麼錯,求求您放了我吧!」流浪漢賴在地下,抵死不從,但是家丁們不由分說,便強行拖着他回去覆命。

在豪邸前,大富長者焦急地來回踱步着,對他來說,可謂經歷了四十年漫長的等待……就在剛剛四目相對那一刻,他清楚知道窗外那一張臉,正是他和老伴思念了一輩子的獨子啊!「回來了!我的孩子真的回來了,這下,再不用擔心這些家業要交給誰了!」

當老人興奮地抬起雙眼時,家丁們正拖着闖入者蹣跚地歸來。長者盯着那昏厥過去的人,果然是夢中不斷勾勒的容貌。

使者報告:「主人,這傢伙一路頑強抵抗,不久就昏厥了,要用冷水打醒嗎?」

那一身瘦骨嶙峋、衣衫襤褸,教長者好生心疼:「孩子,當初你為什麼貪玩離家呢?這四十年,你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啊?可知道,老父老母走了多少城市,費了多少心思去找尋,最後才落腳在這兒……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哪!」

「但是,就算現在醒來,也認不得我這個行將枯朽的老人了!」長者一邊思忖,一邊吩咐:「把人叫醒後,拿些衣服、食物給他,別為難他,隨他去吧!」

接着,長者安排了二位心腹,暗中跟着這個漢子,看他往哪兒安頓、幹什麼活兒,隨時回來稟報。

老人決定默默守着這個秘密,等待時機成熟的一天:「這孩子如此窮酸潦倒,一輩子在貧民窟里打轉,志意下劣,也沒見過世面,如何繼承得了我這個龐大的家業?還是別乍然宣布這個消息,先慢慢觀察、培養他的氣度和才幹再說吧!」

翌日,長者教密使喬裝成容貌憔悴的窮人,去接近他的獨子,慫恿說:「長者的莊園裡急需幫手,薪資比一般還高一倍。」

長者的窮子納悶:「薪資這麼高,要做些什麼?我做得來嗎?」

對方爽快地說:「不過是幫忙挑糞啦!很簡單,但是一般人都不屑做,我們倆看你一向老實肯做,所以邀你一塊去。」窮子一聽有伴同去,便不再猶豫了。

窮子到長者家工作後,長者強忍着心中的不舍,每天偷偷觀察着他。

一天,長者也換上一身粗鄙垢膩的衣衫,一手拿着除糞的器具,盛氣凌人地吆喝着這幫人:「動作快一點,別在那裡混水摸魚。」

他喬裝親自監工,得以親近他的獨子。「我看你在這兒做得挺習慣,不如留在這兒做長工,我可以再給你加薪,日常所需也一切供給!」

窮子還在猶豫,他繼續說道:「這些日子,我看你為人老實,做事又任勞任怨,不像其他那幫人。我年紀大了,看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說,不用客氣。不如就收你當我的義子好了!」

此後,長者視之如子,倍加關愛,而窮子也更加努力,但仍認為自己只適合做些粗鄙幫傭。

因此長者也不勉強他,就讓他安於除糞之類的工作,只是日常言談間,慢慢地讓他熟悉大宅邸里一切人事出入運作。

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已至九秩高齡的長者,自知所剩時日不多,一天,他把窮子找來:「我的孩子,你跟在我身邊二十年了,今天這宅邸倉庫里多少金銀財寶,你都瞭若指掌,應酬往來的人事技巧,你也熟稔在心。而今爹爹一身是病,心力不足以再照管這些,只能委由你代表處理,爹爹才能放心……」

窮子自知責無旁貸,從此代為管理一切財物,然而他還是謙遜受教,不敢有一絲苟且之心。

長者從旁觀察,看到窮子應對進退、指揮若定,日益具有領眾的氣度,言談間充滿自信,也不會再妄自菲薄了。

長者知道因緣終於成熟了,自己能夠放心地把家業交付出去,於是召集親族、僕役,並邀請王公貴族一同來見證這一刻。

長者宣布自己即將不久人世,而接班人正是他自小失散的親生兒子。語下,全場悲欣交集!老人細數昔日孩子走失之處,本名某某,經過半個世紀才在這裡相會……「今天,這個孩子已經能夠獨挑大樑,老朽死而無憾。」

最驚訝的莫過於這個一輩子自以為窮子的富二代,霎時感悟這世間的榮華富貴乃至賢愚不肖有如夢一場!幸而有慈父的耐心和智慧,讓他明暸自己有能力承擔這一切。「不管身處貧富高下,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本具的寶藏啊!」隨着父親安詳地闔上雙眼,他心中充滿着無盡的感恩與緬懷……

典故摘自:《妙法蓮華經.卷二》[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