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山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聊齋志異·山魈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孫太白嘗言:其曾祖肄業於南山柳溝寺[2] 。麥秋旋里[3] ,經旬始返。 啟齋門,則案上塵生,窗間絲滿。命仆糞除[4],至晚始覺清爽可坐。乃拂榻陳臥具,扃扉就枕[5],月色已滿窗矣。
輾轉移時,萬籟俱寂[6]。忽聞風聲 隆隆,山門豁然作響。竊謂寺僧失扃。注念間[7],風聲漸近居廬,俄而房門辟矣。大疑之。思未定,聲已入屋;又有靴聲鏗鏗然,漸傍寢門。心始怖。 俄而寢門辟矣。急視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與梁齊。面似老瓜 皮色;目光睒閃[8],繞室四顧;張巨口如盆,齒疏疏長三寸許[9];舌動喉 鳴,呵喇之聲,響連四壁。
公懼極;又念咫尺之地,勢無所逃,不如因而刺 之。乃陰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斫之,中腹,作石缶聲[10]。鬼大怒,伸巨爪 攫公。公少縮。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隨衾墮,伏地號呼。家人持 火奔集,則門閉如故,排窗入,見狀,大駭。扶曳登床[11],始言其故。共 驗之,則衾夾於寢門之隙。啟扉檢照,見有爪痕如箕,五指着處皆穿。既明, 不敢復留,負笈而歸[12]。後問僧人,無復他異。
譯文
孫太白曾說過這麼件事,他的曾祖父以前在南山柳溝寺讀書,麥秋時節回家,過了十天又返回寺里。孫公打開他住的房門,見桌案上滿是塵土,窗戶上也有了蜘蛛網,便命僕人打掃清除。到了晚上才覺得清爽些,可以休息休息了。於是他掃掃床,鋪開被褥,關門睡覺。
這時,月光照滿窗,他躺在床上翻來復去多時,沒睡着,覺得萬籟俱寂。忽然間聽到風聲呼嘯,山門被風颳得咣當咣當直響,孫公心想可能是和尚沒關好門。他正尋思間,風聲逐漸接近住房,一霎時,房門也被刮開了。他更心疑了,還沒想過來是怎麼回事,風聲已入屋內,並伴有鏗鏗的靴聲,逐漸靠近臥室門口。這時他心裡才害怕起來。霎時門開了,他急忙一看,一個大鬼弓着身子塞了進來,矗立在床前,頭幾乎觸着梁,面似老瓜皮的顏色,目光閃閃,向屋內四面環視。張開如盆大口,牙齒稀疏,長三寸多。哇啦哇啦亂叫,聲音震得四面牆壁山響。
孫公害怕極了,心想在這咫尺的小房子裡,勢必無法逃避,不如與它拼了。於是暗暗去抽枕下的佩刀,猛地拔出向大鬼砍去,正砍中了它的肚子,發出像砍石頭樣的聲音。鬼大怒,伸出大爪子抓他。孫公稍微縮了縮身子,被鬼抓住了被子,揪着忿忿地走了。孫公隨被子掉到了地上,趴在地上大叫。家人都拿着火把趕來,見門依然關着,如以前一樣,只得推開窗戶進來。一見孫公的樣子,眾人都很驚訝。把他抬到床上,他才把事情的前後說了一遍。共同檢查一下,才看到被子夾在寢室的門縫裡。開門用火把照着檢查,見有爪痕,大如簸箕,五個指爪碰到哪裡哪裡就被穿透。天明,孫公再也不敢留在這裡,於是便背起書箱回家了。後來再問寺里的和尚,他們說再沒有異常事情發生。
注釋
[1]山魈(xiāo 消):也作「山臊」。傳說中的山怪。《正字通》引《抱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名曰魈。」今本《抱朴子》「魈」作「魈」。《荊楚歲時記》、東方朔《神異經》「魈」並 作「臊」。山東民間視為惡鬼,方志中多載春節燃爆竹以驅山魈事。如《商河縣誌》:「正月元旦……五更燃爆竹,以驅山魈。」 [2]肄(yì藝)業:修習學業。《左傳•文公四年》:「臣以為肄業及之也。」杜預註:「肄,習也。」 [3]麥秋:麥收季節。《禮•月令》:「孟夏麥秋至。」秋,指農作物成 熟之期。 [4]糞除:掃除。 [5]扃(jiōng 炯)扉:插門。扃,門插關。下文「失扃」,意思是忘了插門。 [6] 萬籟俱寂:什麼聲響都沒有。 [7] 注念間;專注凝思之時。 [8] 睒(shǎn 閃)閃:像閃電一樣。《膠澳志•方言》(民國本):「電光曰睒。」 [9]齒疏疏:牙齒稀稀拉拉。疏,稀。 [10] 缶(fǒu 否):一種口小腹大的盛器。 [11]扶曳(yè葉):挽扶拖拉。 [12] 負笈(jī及):背着書箱。笈,書箱。
寓意
面對突然的變故千萬不能慌亂,敢於鬥爭才有可能爭取轉機。臨危不亂,鎮定應對,要靠平時有涵養正氣的功夫。[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