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而(拼音:ér)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人的下巴、面颊上的胡须。本义指胡须或面颊上的毛。

"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词,后来被假借为人称代词,表示第二人称。有时还假借为连词,连接两个词或者词组,分别表示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而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平水韵; 平声四支

部首; 而

总笔画数; 6+0

字级; 一级(编号:0392)

造字法; 象形字

结构; 独体字,独体结构

仓颉码; MDLL

郑码; GL

笔顺编号; 132522

四角号码; 1022₇

五笔; DMJJ

统一码; 基本区 U+800C

异体字; 洏,耏

文字源流

象形字。像人的颊毛。甲骨文作图(1、2、3),像脸颊,下垂者为颊毛,或三笔,或四笔,或五笔,不等。西周金文作图(4),像颊毛的部分逐渐与像脸颊的部分分开,而以一竖笔相连。战国文字作图(6、7、8),又于上部添加一装饰笔画,变得与"天"字近似,故往往以左下一笔内钩,写作"而",以与"天"字相区别。秦代小篆作图(9),笔画渐趋平直,汉代帛书的字形已经与楷书字形基本相同。

此字本义为人的颊毛,泛指毛发类的东西。《周礼·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郑玄注:"之而,颊镲也。"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属也。"又借用为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书·洪范》:"而康而色。"孔传:"汝当安汝颜色以谦下人。"又借用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因果、假设等关系。《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又假借为"如"。《易·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虞翻注:"而,如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皆从而。如之切。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

说文解字注

须也。象形。

各本作颊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颊毛者、须部所谓?须之类耳。礼运正义引说文曰。而、须也。须谓颐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须篆下颐毛也。而篆下云须也。二篆相为转注。其象形、则首画象鼻端。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浆及颐下者。葢而为口上口下之总名。分之则口上为頾。口下为须。须本颐下之专偁。頾与承浆与颊?皆得偁须。是以而之训曰须也象形。引伸假借之为语䛐。或在发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释为然。或可释为如。或可释为汝。或释为能者、古音能与而同。叚而为能。亦叚耐为能。如之切。一部。

周礼曰。作其鳞之而。

撱工记梓人文。郑云。之而、颊镲也。戴先生云。鳞属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此以人体之偁施於物也。按顾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后。角皮之前。则其意训而为兽毛。绝非许意。

凡而之属皆从而。

康熙字典

《广韵》如之切。《集韵》《韵会》人之切。$音栭。《正韵》如支切。音儿。《说文》:颊毛也。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注:之而,颊镲也。

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於著乎而。

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

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

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

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

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论语》:学而时习之。

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又《韵会》:发端之辞也。

又《集韵》: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书法欣赏[1]

参考文献

  1. , 360问答 ,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