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構樹之幸與老楊樹之殤(廖蘭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老構樹之幸與老楊樹之殤》是中國當代作家廖蘭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老構樹之幸與老楊樹之殤
南陽市區的申伯公園,是利用原市林科所的園林改建而成的,形成了鬧市中的一片林區,樹林陰翳,鳥鳴其中,別有韻致。自它開園以來,我的休閒時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園中有兩棵老樹,雖不知其具體的樹齡,但能看得出是很有些年歲了,加之其形象出類拔萃,就成為了我最欣賞的景致。
在申伯雕像旁邊的草坪中,一棵古樸滄桑的老構樹,腰圍有兩摟半粗,但個子較矮,被它旁邊的樹蔭給遮蓋住了大半。
它的主幹傷痕累累,瘢跡重重,溝壑縱橫,頗具滄桑感。不難想象出,在它的生命歷程中,一定是遭受過風刀霜劍的斫傷,閃電雷霆的轟擊,乾旱水災的折磨,人畜外力的侵害,但它歷經磨難而不衰,老夫聊發少年狂,蓬勃旺盛倔強崢嶸。
建園時,園丁們對這個精神矍鑠的老樹,沒有觸動它的一枝一葉,原地不動,原貌留存。現在,它是申伯公園中最具觀賞性的高顏值樹,每天它都在向賞識它的遊人,講述着申伯和南陽城之間的故事。
園內有市級保護文物接官亭。在接官亭的西北方百米處,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楊樹,腰圍有三摟粗,個子有八九層樓高,稱得上是這園中的樹王。
建園前,這棵老楊樹曾經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濃蔭匝地。樹冠上還築有兩個大如面盆的野蜂窩,冬天樹葉落光之後,懸於枝頭上的兩個蜂窩,如同兩個碩果,看起來奇野之趣十足。
建園後,園丁們為了很好地保護這棵巨木,就給它來了個大整容,把那些恣肆生長的枝枝丫丫全部斫去,把所有的大側枝都攔腰截斷。為防止外傷感染,還在切面處塗上了防護漆。高築在樹冠上的兩個大野蜂窩,也被強制拆遷了。那樹王經過這麼一番打理後,通體顯得乾淨利落,修長挺直,身軀偉岸,顏值升級,格外地引人注目。
然而,今年春回大地時,園內的大小樹木都如約發出了新芽,櫻杏桃李皆次第綻放出芳華,唯獨在這棵樹王的枝幹上,卻看不到春的蹤跡,它好似還沉浸在冬眠里,沒有醒來的意思。
一直到了盛夏時節,樹王才在主幹的頂端,長出了纖纖細細的幾枝新綠,其它的側枝都是光禿禿的。它好像患了大病一樣,奄奄一息。可在它的周圍,卻是萬木蔥蘢,一派生機。
同在一個園子裡的兩棵老樹,就因為園丁對它倆的保護措施迥異,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雖未給老構樹任何的關愛,它卻健康如初,且活力四射;對老楊樹關愛有加,它卻生命垂危,氣若遊絲。你說這到底是啥原因呢?
我個人認為,當野生成性時,人為地、過度地干預,其實就是在戕害它的天性,只會有害而無益。名曰愛之,實則害之。
室內養的花,大都是被嬌慣死的。家養的寵物,大都失去了本能。「散養」的孩子,大都結實且自立;寵養的孩子,大都孱弱且依賴。動物、植物和人類,概莫如此。
順其自然,適度助力,儘量減少外力的干預,尊重其天性,保護其內生動力,才是王道和天道,才是對待萬物的正確態度和方法措施。神造的,都是最本真的;人造的,都是很失真的。
奉勸一些「愛心人士,」當你想做「好事」時,首先要考慮一下,那被關愛的對象,有無某個方面的需求?若無,就不要再「濫愛」了,免得出力不討好,甚至適得其反,惹出禍端來。在有些時候和有些事上,「無為」即是「有為,」過度作為,其弊極大。老構樹是「無為」的傑作,老楊樹是「有為」的敗筆。
期盼那棵老楊樹能夠趕快從冬眠中醒來,趁着火熱的天氣,趕在生長的季節,長出一樹濃蔭,重現往日的繁華,以靚姿登場,展示樹王的形象。
惟願那棵老楊樹不負園丁的厚愛,不負申伯的重託,當好義務講解員,向來此遊覽的市民,講述中爯父簋和申伯國的故事,講解南陽城的來龍去脈,以及在接官亭這曾經的達官顯貴出入之地,所發生過的迎來送往之事,讓宛城人留住鄉愁,留住記憶。[1]
作者簡介
廖蘭岑,男,南陽市宛城區委退休幹部,宛城區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