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翁宇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翁宇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40年1月1日
四川西昌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翁宇庆,1940年1月1日出生于四川西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中国工程院院士[2]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曾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冶金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连续两届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称号。

1963年翁宇庆从清华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1985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3年担任第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翁宇庆长期从事钢铁材料的研究开发以及中国冶金工业科学研究的领导与管理工作。

人物经历

1940年1月1日,翁宇庆出生于四川西昌,原籍江苏常熟。

1957年,翁宇庆从成都第四中学(现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中毕业。

1963年,翁宇庆从清华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毕业。

1980年,翁宇庆作为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之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材料科学及工程专业研究生。

1985年,翁宇庆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94年,翁宇庆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1998年9月,翁宇庆担任第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至2003年9月)。

2009年,翁宇庆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翁宇庆曾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冶金部副部长、国家冶金局副局长等职。历任冶金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冶金部科技司司长,副部长、国家冶金局副局长、中国钢铁工贸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等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翁宇庆从事钢铁结构材料研究40多年,担任过十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人,连续三次担任国家攀登项目和国家973项目有关钢铁材料的首席科学家(1996~2009)。在超细晶钢研发上做出贡献,应用该技术已生产应用新钢类2亿吨以上。

学术论著

翁宇庆发表了近100篇学术论文。

翁宇庆

承担项目

翁宇庆承担过1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在主持973项目期间,团结项目工作人员,勇于创新,形成了"形变和相变耦合"的超细晶形成理论及控制技术。该工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先将上述成果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

科研成果奖励

翁宇庆获得八项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硅锰钼系中空合金钎钢及其生产工艺"的主要发明人。曾荣获国家发明奖、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冶金科技奖特等奖[3](均为第一获奖人),国家发明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香港求是科学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和先进材料制造加工国际大会(2009,柏林)"杰出贡献奖"[5]。专著《超细晶钢》获中国图书奖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

期刊论文

低合金钢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1年 -翁宇庆-《钢铁》

中国轧钢近年来的技术进步

2010年 -翁宇庆-《钢铁》

《Ultra-fine Grained Steels》(超细晶钢,英文)

2009年 -翁宇庆

摘要:《Ultra-fine Grained Steels》(超细晶钢,英文),2009年(569页,482图),国会图书馆控制号:2007940844,Springer & MIP

Overview on the Theory of Deformation Induced Ferrite Transformation(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理论综述)

2005年 -翁宇庆

摘要:“Overview on the Theory of Deformation Induced Ferrite Transformation”(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理论综述),2005年国际低合金高强钢(HSLA)和超细晶钢国际会议(ISUGS 2005)联合会议大会报告,会议文集p9~16,第一作者,合作者:孙新军、董瀚

卷首语

2004年 -翁宇庆-《钢铁》

荣誉表彰

1994年--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200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连续三届担任中、日、韩等国召开的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主席、副主席。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翁宇庆是中国杰出的金属材料学专家,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持973项目期间形成了"形变和相变耦合"的超细晶形成理论及控制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先将上述成果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