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美星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星村,位于九都西北部5.4公里处,座倚卓云山,南环鹏水,面对仙台,东与金圭村为邻,西接秋阳村及五台山林场。全村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亩,山地面积10230亩。[1]

中文名称: 美星村

地理位置: 九都西北部5.4公里处

面 积: 24平方公里

主要产业: 畜牧业、种植业、第三产业等

概况

主要山峰有卓云山(俗称笔架山)海拔800米,为九都钟灵毓秀之龙脉;中年山,海拔500米,为古泉,南、永、德往来必经之地,还有大寨山、林埔山、芒州寨、溪美寨、林埔寨、岭头寨、仙童寨,名胜古迹有资胜院、师姑庵遗址、古窑群遗址、三棵千年古榕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村委会设于亭山。有亭山、下辽、虎岫、宋坑、草埔头、后山塘、天桥、红星、湖上等9个自然村,有13个村民小组,有村民628户2388人。农作物主种水稻、甘薯、花生。林果有松木、杉木、龙眼、柑桔等。有鞋业加工厂、卫生所、小学。村落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有彭口李氏纪念碑景点,资胜院的观音佛寺,香客不绝,名扬海内外。交通便捷,有硬化村公路与梅九、泉三公路连接。美星村原由尾股、美星、西头3个大队含并组成。1956年是高级社的第一面红旗,命名为美星。1949年解放后为彭中乡,1958年属彭中大队,1959年从彭中大队拆出,自立美星大队。1972年山美水库建设移民,原鹏新大队的后山塘、天桥、红星(彭口)和大力大队的湖上划归美星大队。1984年改称美星村委会。1991年12月称九都镇美星村委会。

历史变迁

早在几千年前,美星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耕种,主种水稻、甘薯、瓜菜,林果则以杉木、松柏、毛竹、龙眼、柑桔、桃李、茶叶为主。同时,有一部分人在海内外各界奋斗,代代有能人辉耀乡里,其中在美星西头出生的陈国辉任至国民党陆军中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尤为显耀。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美星人紧跟潮头更有长足的进步,1988—1995年,全村企业发展到30多家,与全镇一起创人均纳税居全市第一。同时,还有一支数百人的营销大军,足迹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为九都、南安乃至泉州的产品推广、销售作出积极的贡献。村委会先后在下辽、虎岫整体规划新村建设,并资金补贴村民,建立两个造福工程。

全村现有柯、俞、蔡、黄、温、杨、郑、彭、曾、李、欧阳、谢12个姓氏村民710户3055人(含买厝迁出)还有海外侨胞742人,港澳台胞314人。根据各自然村落的居住情况,将全村分别编为:下辽1、2组,虎岫3、4组,宋坑5、6组,亭山7、8组、草埔头9组、后山塘10组、天桥11组、红星12组、湖上13组、谢厝14组,计14个生产小组。

产业

美星村在国家库区移民政策扶持下,在村两委及全体村民努力下,村容村貌取得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全村的公共设施有:水泥大道贯通全村各小组并架设照明路灯,新建村部办公大楼1座,华侨柯振峰捐建教学楼1座,村委会筹资新建教师办公楼1座,幼儿园1座,厨房和学生宿舍楼1座,李氏宗亲纪念碑1座,安息堂1座,还有各种寺庙宫院多处。水利设施有:小二型水库2座(包括库容48万立方米的草埔头水库和原鹏声划归美星的渡潭水库各1座),人畜饮水池1座,小水库9座,环山引水渠4条,总长2600米,还有供电、电视、电话线路架通全村每一户。全村实现照明、饮事用电、用气。生活用水大部门引用山泉自来水,部分引用机井地下水。各户均有电视、电话、宽带、手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私人小轿车80多部,各种货车20多部。

产业经济有:果林专业队2支,农场1个,私营百货销售店10间,理发店1间,机动车修配1间,专业养鱼4场,专业养牛3场,专业食饮服务4组,鞋业加工3场,服装专卖店3家,五金加工修配5间,广告宣传1组,建筑工程队2支,民营商贸公司30家,家私厂1家,床垫厂2家,弹簧厂3家,纸箱厂1家、拉链厂1家,电子元件厂1家。

社会事业有:完小1所,幼儿园1所,老人活动中心1所,卫生所1所,垃圾处理1场,治安巡逻队1支,俞氏奖学基金会1所,李氏理事会1所,还有蔡忠贤、黄水田、谢辉煌、曾瑞金、俞贤德等企业家热心本村公益事业。

民生工程: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为全村办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种粮直补及部分村民享受库区移民补贴。

现在,美星是人尽其力,地尽其利,山茂其林,业兴其旺。在这一方热土奋斗不息的美星人,秉承泉州人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正与盛世同步续写新篇。

自然资源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31亩,人均耕地0.67亩,主要种植小麦、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47.0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3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300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