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蜥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綠蜥蜴,科 名:蜥蜴科屬 名:蜥蜴屬,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國內分布於新疆,國外分布於俄羅斯、中亞及歐洲。全長12-22cm。體色極富變化。雄性以綠色為主,雌性則傾向於灰色或茶色。體背部及腹側都具有黑色斑紋。棲息於各種乾燥環境中,基本在地面活動。日行性,動作敏捷。肉食性,以各種昆蟲為食。每年5~6月繁殖,每次產卵3~11枚。7月底至8月中旬孵化。
綠蜥蜴 |
中文名稱:綠蜥蜴 外文名稱:Green iguana 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科目:蜥蜴科 |
特點
生長迅速、長成後體型大,需要巨大的飼養空間。馴養後性情溫和,是被用來做寵物飼養的流行物種。
野外習性
在野外綠鬣蜥主要吃各種葉子、嫩芽、花和果實。水分來源主要是食物,有時也喝在枝葉上的水滴。早上從棲息處 爬到容易曬到太陽的樹枝上,曬數小時日光浴,把身體曬暖,然後在各處覓食。數小時後吃飽,繼續爬到樹枝上曬太陽,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把剛才的食物消化掉。太陽下山後,爬回棲息處睡覺。在一整天的活動中,它們一方面會提防比自己大的鬣蜥,一方面見到比自己小的鬣蜥就會去嚇唬它。對於其他大的動物,都會認為是自己的獵食者。在發情期,雄鬣蜥會到處尋找雌鬣蜥來交配,而雌鬣蜥會儘量躲藏。
鬣蜥,由字面上看得出來就是指有棘鬣的蜥蜴,種類不算多,其中最有名氣的自然要屬加拉巴哥群島的海鬣蜥和陸鬣蜥了.但如以寵物蜥蜴來說,綠鬣蜥可就算是最受歡迎的蜥蜴之王了,它也是體型最大的鬣蜥種類 之一,是最被廣泛飼養的代表性寵物蜥蜴.台灣自從2001年底開放CITES II個體進口後.身價由數千元急跌至數百元一隻,對於喜愛大型蜥蜴的人來說這不啻是一大福音.
綠鬣蜥是日行性的樹棲型蜥蜴,屬於雜食性,幼年期較能接受蟋蟀,麵包蟲,雞蛋等動物性食物,成年後會轉變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可以菜葉,水果餵食.在野外,綠鬣蜥主要是棲息於鄰近溪流的森林樹冠層,所以在飼養環境上,水盆是不可缺少的設備.外皮十分堅韌,不易受傷,但必須注意保溫燈具的距離,經常發生燙傷的意外.超長的尾巴在危急時也會自行斷落以自保,所以 在把玩時要小心尾巴,不過斷落的尾巴會再生,所以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由於寵物市場需求量很大,所以在南美洲各國都有大規模的專業養殖場進行人工繁殖,可說是產量最大的蜥蜴.
雄性綠鬣蜥後腿內側有股孔,頸部的肉垂遠大於雌性,耳孔下方還有着一個特大的圓形鱗片也是遠大於雌性.交配是在樹上進行,懷孕的雌蜥會將卵產於地上挖出的洞穴中,掩蓋覆土後就不會再理會卵窩,因此孵化的幼蜥從小就得自力更生.不過雌蜥有時會多掘幾個洞穴以擾亂掠食者的注意.綠鬣蜥產卵數量很大,經常一窩可以產下30-50顆卵,經過75-9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蜥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成年.如果飼養正確,綠鬣蜥可以活上10年以上[1].
綠鬣蜥都是從哪來的
大家都知道,綠鬣蜥屬於CITES II 的保護類動物,在國際上經營該類動物是有限制的。但綠鬣蜥在世界各國又是很受歡迎的寵物蜥蜴,據統計,光是美國一年就要進口五十萬隻的幼蜥,港澳台的需求量也很大,包括我國在內,飼養綠鬣蜥的人也越來越多。
那麼,那麼多的綠鬣蜥都是從哪來的呢?原來,墨西哥,洪都拉斯,巴拉圭等一些綠鬣蜥原產國的飼養者看準市場需求,建立了不少大型的綠鬣蜥的繁殖場,飼養大量的綠鬣蜥供應出口需求。在南美洲建立的一些養殖場的設備較為落後,規模也比較小,多半採取粗放式的養殖方式,在野外直接圈出一片林地就可以飼養。
而美國就不同了,因佛羅里達洲的地理和氣候適宜綠鬣蜥的繁養,那裡的飼養者採取科學的飼養方式進行大規模的養殖。每個飼養場的飼養數量都很大,大約在3萬到10萬頭之間。由照片可以看出部分飼養情況,養殖密度很高,到處都是綠鬣蜥的幼體。
參考來源
- ↑ 綠鬣蜥的生活習性及壽命,波奇網,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