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维多利亚大沙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维多利亚大沙漠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东西长1200千米,最大宽度550千米,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自西澳大利亚州巴利湖以东,至南澳大利亚州西部;北接吉布森沙漠,南邻纳勒博平原(Nullarbor Plain),平均海拔150-300米。多沙丘和盐沼。植物稀少。 [1]

命名来源

1875年冒险家翟理斯(Ernest Giles)由东而西横越此区,并命名为维多利亚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沙漠。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的最高温度可达50℃。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风是这里唯一的声音。

形成原因

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因气流下沉不易降水。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而且大陆又是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地形上高大的山地大分水岭紧靠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多雨区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而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亚沙漠面积特别广大,而且直达西海岸。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总理杰夫·盖洛普宣布,澳大利亚决定斥资20亿澳元(1澳元约合6.5元人民币),开凿一条蜿蜒3700千米的世界最长人工运河,把北部金伯利高原上的河水引入该州首府珀斯,以消除那里130万人缺水喝的困境。除了长度世界第一外,该运河最惹人关注的还在于它是一条横贯沙漠的人工大运河。

调水计划

金伯利高原地区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不但能满足珀斯的用水需要,甚至能解决澳大利亚全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相比之下,南部的珀斯用水形势则不容乐观。在过去7年里,珀斯的城市水资源拥有量下降了2/3。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在未来几年内降雨量还将逐年减少。这意味着珀斯的水资源将更加紧缺。迫于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势,西澳大利亚州政府不得不想出北水南调的主意。

其实,关于凿河调水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并非第一次提出。早在1898年,英国殖民当局就提出挖掘运河,向西部沙漠里的金矿输水,以促进金矿的发展。但由于成本太高和环境等原因,一项项调水计划最终都被束之高阁。

在环境问题令人忧虑的今天,重新提出异地调水自然遭到环保主义者的抨击。有环保组织指出,金伯利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从高原河流往珀斯调水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是不可接受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下属的水及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布莱尔·南卡罗女士也认为,开凿运河对金伯利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极大威胁。她说,高原地区的河水流入大海是自然现象,是那里环境的需要。但如果把水输送到珀斯,今后金伯利高原的环境就不会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了。

澳大利亚水资源游说组织主席厄尼·布里奇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北水南调丝毫不会破坏金伯利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关键是如何以最佳办法把水调到珀斯。布里奇还为州政府凿河引水支了几招:一是开挖运河;二是铺设输水管道;三是双管齐下,运河和管道相结合。

然而,金伯利高原调水计划谈何容易。凿河也好,铺管也罢,距离长达3000多公里不说,而且还要穿越环境恶劣的大沙沙漠和吉布森沙漠。这些地带常年干旱,蒸发量大,渗漏严重。如果真能让水流出高原,进入珀斯,实可谓人类的又一创举。[2]

自然资源

煤田面积达55000平方千米,煤的储量占全国煤储量的15% 。铁矿石总储量350多亿吨,主要分布在维多利亚沙漠西部的地区。维多利亚沙漠-铁矿 黑煤和褐煤探明储量656亿吨,主要分布于维多利亚沙漠中部。铅、锌、铜多产于共生矿中。金矿储量丰富,是世界主要产金国之一。铝土矿储量约62亿吨,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北维多利亚沙漠的达令山脉。石油储量约2 3 4 0 万吨,主要分布在南部。天然气储量500多亿立方米。铀探明储量30万吨。磷酸盐分布在西北部。此外还有镍、锰、铌、钽、、铍、锆、钛、金红石等金属。维多利亚沙漠在水利资源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有极丰富的地下水,形成若干地下潜水区。地下潜水区的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全国面积1/13 ,其中大自流盆地区的面积达17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自流井对牲畜饮水和农业灌溉十分有利。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盛产桉树、棕榈、松树等林木。维多利亚沙漠以动植物的珍异闻名,是世界上桉树的原产地,有袋鼠、针鼹、鸭嘴兽、黑天鹅等珍奇动物。

植被

在1973年,澳大利亚一个叫夫兰纳里的植物学家在骑摩托车旅行时发现,这片沙漠中竟有大约3600多种植物繁荣共生。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物种多样性要远远超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因此,发现者称这里为沙漠花园。夫兰纳里发现,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对自己非常苛刻,对水和养料的需求少得可怜,几乎是别处植物的十分之一。

同时,这里所有植物的叶子都不是绿色的,而是带着各种鲜艳的颜色。更奇特的是,这些花朵都能分泌超乎想像的大量花蜜。夫兰纳里对这些植物进行了30年深入研究,才发现其中的奥秘:这里的土壤成分主要是没有养分的石英,只有对水分和营养需求极少的植物,才能生存;昆虫和鸟类在这里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潜在的授粉者。植物的生存繁衍主要靠传播花粉。在这种条件下,植物必须开出最大最艳丽的花朵,分泌最多的花蜜,才能吸引极少潜在的授粉者的注意。

自然经济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 。农牧业以小麦、养羊为主。耕地面积占全国面积2% ,其中一半种植小麦。天然牧场占全国面积的55% 。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其次是大麦、燕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甘蔗,其次是亚热带水果。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墨累河至达令河流域以及西南部地区。1993年产小麦1610多万吨,是世界主要小麦输出国之一。

牧羊区与小麦分布区基本一致,有羊17000多万只,绵羊数居世界第二位,羊毛产量居首位。有牛2600多万头,主要贸易对象是美、日、英以及共同市场的一些国家。出口以农畜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7%,其中又以小麦、羊毛为最重要。其次是矿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4% 。进口机器、石油、汽车、纸张、纺织品等。[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