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攝影人散記(曹衛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綏德攝影人散記》是中國當代作家曹衛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綏德攝影人散記
在陝北黃土高原腹地的縐褶里,有一個名揚中外的地方。一首「提起個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堡村」的民歌和一句俗語「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更使這個地方披上了神秘面紗。是的,綏德,的確是一個讓人嚮往和充滿神奇色彩的地方。這裡的自然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風雨剝蝕的黃土支離破碎。這方薄地長不好莊稼,卻盡出俊男婧女;這裡地下資源匱乏,地上少有特產,但這裡卻並不缺少文化。截至目前,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有五項被驗收通過並掛牌。什麼民歌之鄉、秧歌之鄉、剪紙之鄉、嗩吶之鄉、石雕之鄉等等。一個窮鄉僻壤光國家級非物遺產就有五項,這不得不令世人靜心思考和刮目相看。
綏德這塊神奇土地造就了綏德人在困難面前不彎腰,面對艱辛不低頭。厚重的文化底蘊更是陶冶了他們追求美好的品質和情操,苦難中尋歡樂,普通中求秀美是他們的性格,不怕苦不怕累敢闖敢幹是他們的意志品質。這些人文素養的積澱是綏德得以成為文化大縣的堅實基礎。這地方隨處都彰顯着文化氣息,處處滲透出高雅內涵。這與此地的貧窮是多麼不相稱。
近幾年來,在綏德城市鄉村又活躍起一支頭戴長沿帽,脖掛長短炮,身穿多兜褂,成天到處跑的一群群攝影人。他們憑藉自己的一雙慧眼,滿懷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着追求,走鄉串戶,上山下窪,披星戴月,涉險受怕,頂烈日冒風雪,用手中攝影武器,拍攝出一張張讓人賞心悅目的極具藝術感染力的照片。這些人使這個地方的文化內涵更增添了幾分寬度與厚重。
這是一支不可輕覷的隊伍。綏德攝影協會自2012年8月成立到今,會員由原來的40幾人增加到現在的80多人並還在不斷壯大,作品已有3項獲國家級獎,省級8項,市級獲更多獎項。攝影協會在榆林市攝影界也占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在省內乃至國內也有一定影響。他們還和山西呂梁,子洲橫山榆林神木等地的攝友不斷交流經驗以提高攝技。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協會出了兩本攝影作品集,在縣內舉辦影展6次,每次作品展出都引來了極大好評和不小的轟動。綏德攝影人正在世崗等一班人的帶領下,向攝影藝術殿堂的頂峰不斷攀登。
有人說,玩攝影是富貴人的高雅活動。可綏德攝影人,並不是巨富大腕,他們大多是工薪階層或無業人員,有的甚至經濟拮据,生活困難,上有老下有小,經濟沒有來源,但他們為了不放棄對這門藝術的執着追求,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節衣縮食,固守清貧,有的為了購買一個廣角鏡頭或一個理想配件戒煙戒酒。他們就是在這樣艱苦困難的環境下完成一幅幅精美作品的。
綏德攝影人能天天活躍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工廠學校,憑藉的就是他們對這方土地的愛和對這門藝術的孜孜追求,憑藉的就是一種執着的精神。這裡邊年齡最大的鄭明亮老先生已有70多歲,他不光攝影技術堪稱大師,對這門藝術的熱衷程度也深深地打動着每位年輕人的心。出去拍攝,爬山涉水他都是衝鋒在前,比年輕人精力還要充沛。並且經常對新手進行業務指導。他的作品獲市級以上獎項就有10多項,發表作品多達280多幅(組)。他對綏德攝影事業的澎湃興起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李貴龍老師,一個土生土長的綏德漢,堪稱綏德的文化奇人。憑着自己對綏德山山水水的熱愛和對這一方風土人情的了解,用手中的鳥槍土炮打出一片新天地,拍攝出了許多攝人心魄的優秀作品。他獨立拍攝的作品發表專著就多達15冊之多;崔世崗,攝協主席,不僅能帶領會員走出去尋找真美,自己也經常深入生活,把田間地頭農民勞動的精彩瞬間和喜慶豐收的喜悅笑臉記錄下來,弘揚社會正氣;馬綏生,這個生長在綏德的米脂美男,拍攝的作品氣勢恢宏,充滿大家風範,有種氣貫長虹,指點江山的韻味;王紹祖,科班出身的他善於利用光源,每幅作品都巧妙構思,普通場景經他處理,就能讓人過目難忘。看他的作品的確是種享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人們由衷稱讚他不愧為大師,也難怪他的作品獲好多國家級和省級獎項;武軍,一個文質彬彬的處級文化官員,靠自學成才,作品頗豐,舉辦了規模不小的個人攝影展,這在綏德也是屈指可數的;郝東利,一個酷愛攝影的人,他的作品色彩濃郁,充滿朝氣和活力,富有生活氣息,關於色彩搭配有自己獨到的一套見解;瑞慶,不僅攝影技術高超,而且理論掌握也很精通,經常給大家進行相關攝技講座;鄭貝貝、常波兩位青年才俊,接受新知識來的快,不僅作品拍攝難度大,技術含量高,構思也很前衛,他們對機器性能了解也全面,會員哪個機子有問題了,他們樂於解燃眉之急;楊崎筠,政府官員,他扛上長槍短炮深入農村,把農民喜獲豐收的精彩片段定格在相機中,經常有作品發表在報刊雜誌;雷潤耕、王瑞,夫唱妻隨,夫妻共奏攝影凱歌,他們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作品生活氣息濃郁,令人難忘;另有長顥、金生、徐寰、生勤、張強、趙同、靜南、錦鋒、小龍、安靜、亞軍、薛 江等還有不知名的攝影中堅力量,他們都活躍在綏德攝影界並有好多優秀作品不斷問世,或在QQ平台交流。(好多人恕我叫不上名字,不能一一介紹,請見諒。)
巾幗不讓鬚眉,在綏德攝影界還活躍着一群女同胞,她們用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拍攝出了好多令男子漢也望而稱羨的作品。如安曉琳、王海紅、耿永飛、徐惠玲、蔣彥妮等女士也都活躍在攝影隊伍並有不少優秀作品在大小賽事獲獎展出。
這是一群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業不怕吃苦受累的奇人。為了捕捉一個難得的鏡頭,他們不管雪地冰灘一爬就是好久,為了記錄星移斗轉,日月留痕,他們摸黑上山,在孤山曠野一守就是大半夜,有時寒風襲來,他們雙手抱肩,腳跺碎步,有時象烏龜一樣把頭縮進衣領里,但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時,樂得屁顛屁顛的。他們就是這樣痛苦並快樂着……
林語堂說過很有趣的一段話:「中國藝術的衝動,發源于山水;西洋藝術的衝動,發源於女人。」「西人知人體曲線之美,而不知自然曲線之美;中國人知自然曲線之美,而不知人體曲線之美。」現在看來,綏德攝影人仍受傳統觀念影響,表現對象基本還是風光片和反映生活的片段,很少能看到表達人體自然唯美的大片,希望大家能兼容並蓄,衝破傳統觀念,學習西洋人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綏德沒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蹟,人們看到的都是些司空見慣的普通景致,但通過綏德攝影人的一雙慧眼和獨具匠心的巧妙設計及融入自己濃厚感情,變腐朽為神奇,將普通變經典,一下就把人熟視無睹的情事變成了讓人賞心悅目的優美作品,讓人陶情怡性,感受美好。正象大師羅丹所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希望綏德攝影人不辜負人們的期望,把興趣愛好變成一種對社會的責任,用你們的一雙慧眼拍攝出更多頌揚美好生活的作品。[1]
作者簡介
曹衛江,男,1958年生,從事過小學教學工作,現已退休。